“哭吧!下游印染行業低迷,染料有價無市!”這是最近一個朋友在好友圈里的發泄。這樣的感嘆或許并非偶然。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染料展和數碼印花展上,筆者在與某國內知名染料企業副總閑聊時,她的話里話外也透露出些許悲觀的意味:“生意湊合做著吧,現在印度染料對我們威脅挺大的,雖然印度的染料總產量不高,但技術含量和質量不比中國差,特別是活性染料和還原染料頗具優勢,加上其染料對外出口還有3%~5%的出口退稅,競爭力不可小覷。”
上游原料價格暴漲,價格傳導機制又很難在下游產業消化,再加上印度等國的虎視眈眈,當今國內印染企業想不頭疼都難。有染料供應商就此抱怨:“染料的主要原料H酸從前年的每噸2.7萬元漲到目前的10萬元/噸,原料價格的上漲,讓染料企業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
在展會走訪過程中,很多企業都反映近些年企業出口份額逐步減小。“內外銷比例從過去的1∶1下降到現在的3∶1、4∶1。”染料企業相關負責人對這樣的現狀表示也很無奈,紛紛攤手傳遞這樣的信息——染料漲價也并非我們所望。
但是漲價就是漲價了,國內一些印染企業肯定就會另選高枝。“公司大部分染料均為進口,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印染企業負責人在逛展會的同時還不忘“踩上一腳”:“我們的客戶一般都是國內品牌企業和國外一些比較大的商家,他們對于布匹的染色要求比較高,因此我們用進口染料會比較多。”
前有狼,后有虎。這或許就是如今國內染料企業生存現狀的最好寫照。毋庸置疑的是2015年染料市場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于是就有業內人士出招:“要確保競爭優勢,除了保持產品的優良品質和高性價比外,維持好客戶關系也十分必要。染料生產企業只有經常走訪客戶,才能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貼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