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紡織行業形成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原料持續上漲,生產成本一路走高;另一方面終端紡織需求復蘇不及預期,訂單疲軟。導致上游試探性上調報價,下游觀望性按需囤貨。
棉價“居高難下” 進口紗供應量增長
據中國棉花網調查顯示,目前市場棉花期現貨價格“居高難下”, 40S及以下棉紗產銷持續處較大面積虧損狀態,再加上按慣例紡織品服裝內需“金九銀十”有望在8月中旬前后啟動,因此近幾日試探性上調棉紗出廠報價的紡企、貿易商有所增多,上漲幅度多在200-500元/噸,但仍難以改變棉紗產銷倒掛、利潤為負、紗線持續小幅累庫的局面。
一些用棉企業表示,從目前棉花期現貨市場表現看,相關部門啟動2023年中央儲備棉銷售及增發75萬噸2023年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兩項措施,增加2023年下半年國內棉花現貨的有效供應,棉市有望重回供需基本面,上下游“脫節、背離”現象或得到緩解。
而據多地棉紗貿易商反饋,7月下旬以來到港、入庫的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數量呈持續小幅增長趨勢。廣東、福建、浙江等市場進口針織紗、巴基斯坦賽絡紡紗、印度中高支緊密紡紗的供應量增長相對較突出。
需求疲憊 7月氨綸價格小幅回落
7月國內氨綸市場行情小幅回落,截止7月31日40D市場均價33375元/噸,較月初下跌0.74%。當前原料價格高位,氨綸行業虧損低開,整體行業開工72%附近。下游紡織淡季需求疲憊,對價格形成拖累。
國內純MDI價格重心不斷走強,市場現貨有限。PTMEG主流工廠1800分子量報價參考19500元/噸,部分工廠對外暫不報價。行業整體開工率在75%附近,其中延長石油4.6萬噸/年PTMEG裝置目前負荷4成,河南能化兩套3萬噸/年PTMEG裝置負荷6成附近,遼寧盤錦長春PTMEG產能6萬噸裝置5月初停車,重啟時間不確定。
下游來看,終端紡織需求復蘇不及預期、資金周轉困難。在傳統行業淡季之下,觀望情緒較濃,拿貨積極性一般。另外,受亞運會以及限電等因素影響,江浙織機開工率小幅下滑至65%以下,并存在進一步降負預期。
當前氨綸下游紡織企業多以消耗前期原料庫存為主,訂單改善不明顯,對上游產品形成負反饋。但成本利好支撐猶存,短期對于氨綸市場價格仍有一定支撐,后市來看需求疲軟拖累,氨綸價格仍存在下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