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分工業品來說,生產過程中都需要用電,因此,限電將會對供給端的生產造成直接影響。一般來說,耗電越高的商品,限電影響就越大。聚焦到今年夏季會否限電,聯想往年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7月下旬、8月初或出現局部高溫導致電力調配不足情況,引發行業階段性的“限電”。
江浙地區限電再啟,紡企開機率進一步下降
往年國內限電一般發生在南方,紡織印染產能分散,用電量也比較高,夏季行業也正好進入淡季,多種因素導致紡織終端企業經常會成為限電的首選。
據浙江、江蘇等地部分織布廠反饋,由于用電激增導致電力供應緊張,7、8月將有限電政策出臺,預計對棉紡織廠接單、排單、交貨等造成一定影響(南通少數企業已接到通知)。一方面,部分有未完訂單的織布、印染、服裝廠抓緊生產趕進度;另一方面,企業接中長線訂單非常謹慎,但心因供電不足而無法按合同交付,遭采購方索賠。
從調查看,截止目前廣東佛山、中山等地織造廠(含牛仔布、牛津布等)開機率維持2成左右;江蘇南通、蘇州等地織布廠開機率也已降至4-5成,對純棉紗、混紡紗、化纖紗等采購需求進一步放緩。
據中棉行協調查,純棉紗企業目前整體開機率維持在六成左右,普遍計劃減產。據混紡紗集群企業反映,原料采購隨用隨買,市場購銷節奏整體放緩。據色紡紗集群企業反映,當前開臺率在八成左右,生產基本為內銷訂單,出口訂單不及內銷。
高溫恰逢行業淡季,需求不足現狀可能延續
限電對棉紡織市場的影響主要在:
一是,對棉紡織企業正常接單、排單、交貨等造成一定影響。
二是,部分有未完訂單的布廠、印染廠、服裝廠需抓緊生產,趕進度,管理及加工成本上升。
三是,根據之前減產期間的市場表現看,紗線市場供需格局及市場行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考慮到紗線市場目前供強需弱格局,庫存持續增加,如果限產,則更偏向于短期影響。
從時間周期來看,限電政策剛開始出臺時,對商品的沖擊往往最大。經歷了幾輪炒作后,季節性限電對商品的影響將會逐步減弱。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市場會從前幾輪限電中總結出經驗,提前對季節性因素形成一定的預期。第二,政府每年的限電政策也會調整,從開始的“一刀切”逐步轉為“因材施教”。例如,近幾年中國環保限產政策層出不窮,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限產最嚴格的時期,政府會對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等行業提出一些硬性要求。但限產政策從直接限產到強調錯峰生產,差異化應急管理,再到分階段目標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理,對商品的生產影響逐步減弱。限電政策也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調控手段,也會類似于采暖季的限產一樣,根據實際效果進行優化調整,減少“一刀切”。
目前紡織市場的核心主要在需求不足。高溫恰逢行業消費淡季,需求不足的現狀可能延續。截止目前廣東佛山、中山等地織造企業開機率維持在兩成左右;而江蘇南通、蘇州等地布廠開機率也已降至四到五成;短期內紡織企業或許會通過減停產等方式盡可能降低限電、庫存上升、訂單不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