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間,納思達(002180)和中泰化學(002092)兩家A股公司發布被美國國土安全部納入“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實體清單的相關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納思達主營業務涵蓋打印機全產業鏈業務、集成電路業務(打印類芯片、非打印類芯片)等,2022年公司出口業務收入占比約七成。中泰化學公司主營產品聚氯乙烯樹脂、離子膜燒堿、粘膠纖維和粘膠紗,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59.11億元,其中國內收入占比93.37%,出口收入占比6.63%。此次被列入實體名單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造成的潛在影響,并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做好應對工作。
何為“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
時間回溯至2022年6月,美國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正式生效。相關法律以“強迫勞動”為由,對中國新疆產品實施全面禁令,除非進口商能夠證明并非如此。之后,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均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彼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原本就是反華勢力為抹黑中國炮制的彌天大謊,同新疆棉花等產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新疆各族人民勞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的事實完全相反。美方以謊言為依據,制定并實施“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對新疆有關實體和個人進行制裁,是謊言的繼續,也是美方打著人權幌子對華進行打壓的升級,更是美國肆意破壞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實證。
該政策對紡織企業產生了多少影響?
當地時間2023年3月14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發布根據《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扣留和放行相關貨物的執法數據。數據顯示,自2022年UFLPA生效以來,CBP已根據該法扣留了3237批貨物,總價值高達9.61億美元。
從此法內容看,美政府重點監控棉花、西紅柿、多晶硅等新疆產品,涉及到新疆棉花的紡織品,是除電子產品外,受損最嚴重的產業,紡織、服裝和鞋類占被扣留總批數的19.5%、總金額的3.1%。被扣留的紡織品、服裝和鞋類產品價值總計2950萬美元,共計631批。目前,CBP已經放行了136批,另有261批被拒絕放行,其余批次則尚未作出是否放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