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方盛虹、恒力石化、恒逸石化、榮盛石化等聚酯龍頭企業相繼發布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滌綸長絲下游需求有所回暖,具體來看,POY、FDY、DTY 加工價差分別 1120/1919/2522 元/噸,環比+20%/+8%/+8%;庫存天數分別 22/25/28 天,環比改善明顯,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行業庫存得到快速消化,聚酯板塊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多家公司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和規模化優勢,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
而從四家民營煉化巨頭企業中,恒力石化是最快走出虧損沼澤的企業,其一季度凈利在四家企業中排名第一。而東方盛虹憑借“煉化+聚酯+新材料”的業務矩陣,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翻番。效益指標的向好是否表明化纖行業正在迎來回暖?
龍頭企業顯韌性,大煉化核心競爭力依然突出
在整體市場環境不及預期背景下,東方盛虹近幾年一直在產業鏈布局方面打造競爭壁壘,2022年年底,公司旗下煉化一體化項目順利全面投產。東方盛虹的煉化項目全面投產,將為公司下游新能源新材料、高性能化學品生產提供規模化、低成本、豐富的原材料,幫助其在原材端建立成本優勢。同時,東方盛虹提出了“為綠色和可持續的未來提供創新化學及新材料”的企業愿景,煉化投產也將加速公司持續構建并形成“1”個核心平臺加上“N”個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化學、生物技術等多元化產業鏈條的“1+N”新格局。與此同時,東方盛虹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還有百萬噸級EVA、百萬噸級丙烯腈、百萬噸級可降解材料三大百萬噸級新能源材料項目,期望加速向世界級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轉型。
對于一季報,恒力石化分析認為,1、2月份行業依然延續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疊加春節放假因素,行業復蘇略低于預期,企業經營處于盈虧平衡的偏弱狀態。但是進入到3月份以后,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了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市場信心迅速提振,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行業需求快速觸底反彈,有力支撐了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環比大幅改善,公司3月份的單月盈利達到十億元,業績能力修復十分明顯。
進入2023年,恒逸石化文萊煉化項目盈利有望得到改善。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文萊二期項目,目前項目已獲得文萊政府的初步審批函,根據項目規劃,目前正在有序開展圍堤吹填施工等工作。隨著文萊二期的逐步落地,公司將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厚公司利潤;同時,新增的“烯烴-聚烯烴”產業鏈,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和規模化優勢,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為了進一步鞏固石油化工領域的競爭優勢,3月底,榮盛石化與作為世界領先的綜合能源和化學品公司之一——沙特阿美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多項協議。業界分析稱,此舉既能保證供應穩定,緩解烏克蘭危機以來,國際油氣供給出現緊張局面、國際油價飛漲的局面,又能加速向高端化轉型。榮盛石化積極布局高端新材料項目,雙方可以通過技術交流,互通有無,為推進新材料項目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還能幫助榮盛石化開拓海外市場,沙特阿美在全球擁有成熟的銷售網絡,有利于榮盛石化海外銷售網絡的搭建。
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煉化核心競爭力依然突出,煉化一體化企業具有以下優勢:一、規模化優勢,降低投資成本;二、石油資源利用率高,降低原料成本;三、產品結構調整靈活,降低經營成本;四、產品種類豐富,可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五、大化工平臺優勢,具備更強增長潛力。相比于煉化一體化巨頭,化纖行業其他細分領域上市企業受市場景氣度影響較大。國內合成生物龍頭上市公司凱賽生物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5.05億元,同比下降23.56%;歸母凈利潤5744.14萬元,同比下降67.09%。深耕安防領域30余年的泰和新材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0.12億元,同比下降4.1%;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7.05%。
行業運行壓力有望年內緩解
2023年以來,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穩經濟政策效果顯現的支撐下,我國經濟復蘇保持向好勢頭。春節后,紡織化纖產業鏈復工復產良好,紡織品服裝內銷初現回暖,企業對傳統旺季有一定期待,但由于成本高位運行、內需后勁不足,化纖行業總體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化纖行業營業收入1427億元,同比減少4.98%;實現利潤總額8100萬元,同比減少97.16%;從數據來看,行業經濟效益令人擔憂,但正如前面分析,今年春節因素對行業運行的影響比往年大,同時疊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和原油及化纖主要原料高位振蕩運行的影響。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化纖行業營業收入為2366.0億元,同比減少6.8%;實現利潤總額19.7億元,同比減少70.5%,利潤總額降幅相比1—2月有所收窄。
當前終端需求季節性走弱已經明確,而高價位原料有可能讓新訂單下單更加謹慎,進而導致需求走弱加速。有分析指出,雖然紡織服裝出口壓力較為顯著,但內銷有望保持持續復蘇態勢,同時,化纖出口仍會保持較快增速,預計化纖行業運行壓力在下半年會有所緩解。
聚酯龍頭企業的新項目投資仍在持續推進
從行業投資布局的角度來看,今年以來,聚酯龍頭企業的新項目投資仍在持續推進。聚酯企業之間的競爭目前已進入全產業鏈競爭模式,新項目也圍繞產業鏈延伸展開,既有新能源項目,又有上游原料PTA項目。恒力集團位于大連長興島的恒力重工產業園投入運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船舶建造及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將重點建設造船、海洋工程、發動機等6大板塊,恒力迎來石油化工和高端臨海裝備制造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局面;盛虹控股集團總投資達306億元的60GWh儲能電池超級工廠和新能源電池研究院項目簽約落戶江蘇張家港,項目整體達產后,預計年營收將超過560億元,這也是盛虹深入推進“1+N”新能源新材料戰略的又一重大布局;福建能化集團旗下福海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啟動年產300萬噸PTA擴建項目,計劃總投資57.7億元,將在現有450萬噸PTA生產裝置的基礎上,實施年產300萬噸PTA擴建項目。
據悉,2022年我國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加21.4%。而這一進程在2023年或將繼續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