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廠作為紡織行業的晴雨表,一向是判斷行情冷暖的金標準。最近染廠排隊擠破頭的情景再次出現,紡織老板卻表示行情比較一般,不如往年,尤其是外貿訂單萎縮比較明顯。
筆者就納悶了,訂單少說明行情差,染廠忙說明行情好,這行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紡織出口訂單去哪兒了?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408.4億美元,同比下降18.5 %(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11.6%)。今年前兩月,我國家紡外貿出口呈雙位數下降。1-2月,中國家用紡織品出口44億美元,下降11.8%,比紡織服裝整體降速低6.5個百分點。
我國家紡出口前四大市場分別為美國、歐盟、東盟和日本,四大市場合計占家紡出口總額的62.4%。今年前兩月,我國家紡對美、歐市場出口出現較大下滑,出口額分別為12.4億和4.9億美元,降幅分別為26%和32%;對東盟出口6.5億美元,增長36.9%;對日本出口3.6億美元,下降10.3%。其他主要市場中,我國對新加坡出口增長5倍,對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長36.8%。
一家紡織企業表示,接下來也準備調整一下進出口比例,短期內將外貿銷售重心轉移至國內,后面再去開拓新的海外市場。“但是不太可能全部轉移,國內市場的體量吞不下。”
面粉比面包貴 貿易商補庫染廠忙
現在的面料價格便宜,從原料到織造再到印染,基本上每個環節現在都是成本價在運營,不算拋貨的話,面料的成本價格已經算跌到谷底了,想再往下跌也很難了,如果未來確實有這個需求的話,趁著現在便宜做一批囤著也很能夠理解。
都知道三月份上游火熱下游涼,熱鬧都是上游的,每次上游市場出現動靜,市場便對下游坯布價格的變化尤為關注。對于沉寂了這么久的紡織市場,此次的PTA大漲,的確給下游市場帶出了一點火花。原料漲價,坯布價格按兵不動之際,便是坯布貿易商們囤貨的好時機。
近日,坯布走貨局部有上升跡象,但經過調查,量大的訂單多數是貿易商收購囤貨所致。一位常規品種的織造企業負責人介紹,最近常常有很多中間商來詢價,想要大量收購坯布,每天都是幾車幾車的走貨。他們往死里壓價,但原料一直在漲,坯布也一天一個價,根本不可能再拿到和以前一樣的低價了。而有些廠家,不僅沒有因為原料上漲而抬高價格,反而低價拋貨。
這主要是大多數品種的坯布庫存依舊高企,市場對坯布的需求量變化不大,面對這樣的困境,漲價不是重點,去庫存才是首要任務。因此,在原料漲價,市場信心恢復之際拋貨,會達到更好的去庫存效果。
服裝預售新模式 對現貨提出高要求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預售模式大大降低了服裝企業的庫存壓力,原先辛苦一年賺了一堆庫存服裝的老板,看到了新的希望,預售模式漸漸流行起來。這個購物模式對現貨要求很高,面料現貨超市也越干越火。
賺錢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靠低買高賣。現在市場是一般,但架不住東西也便宜啊,現在不囤庫存,難不成還要到以后行情好了價格高的時候再進貨嗎?
而且現在的市場上,面料現貨超市不僅做低端的春亞紡、滌塔夫這些,高端一點的T400、T8面料做的人也不少,做這些貨都是要消耗染廠產能的。
而既然都打算囤貨了,量自然就小不了,都是染廠最愛的大客戶,常規的訂單想做就只能排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