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冬八件套”在歐熱銷
隨著冬季到來,歐洲各國為節省開支,更多人借助熱水袋、羽絨被等“不插電”產品保暖,這類相對便宜的保暖產品近期銷量激增。據本土跨境平臺速賣通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以來,保暖內衣的銷售額環比增長246%。其中,秋衣秋褲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等多個國家均有3倍以上的環比增長,分別為372%、362%、365%、316%和311%。
跌破1800美元,節后美西運價繼續下滑
國慶節后,歐地、北美、中東和南美等主要航線運費依舊低迷。
來自市場一線的信息顯示:號稱運費殺跌急先鋒的美西航線,海運費在節后三天內快速跌破了1800美元/40HQ這一重要關口,其中去往美西的40尺NOR柜(“NonOperating Reefer” :冷代干集裝箱)更是殺跌到1100美元。
浙廣等地織布廠開機率再次下降
與上游原料市場的頻繁波動相比,近半個多月來不僅坯布價格陰跌不止,而且很大一部分中小紡織廠累庫率上升,生產、銷售、回款壓力增大。山東德州某中型紡企表示,紡織業“金九銀十”成色不足,加上近期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復,防控措施升級,江浙、廣東等沿海地區織布廠開機率在經過8月中旬至9月中旬短暫回升后再次下降,企業接單、排單、采購原料的心態發生較大變化。
能源危機打擊整個歐洲紡織業
歐洲服裝和紡織品聯合會(Euratex)的數據顯示,許多紡織企業的能源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已從5%左右升至25%左右,這大幅削減了它們的利潤率。
從消耗大量電力將成捆的羊毛轉化為紗線的紡紗廠和織布廠,到使用以天然氣作為動力的工業印染烘干機的染布廠,歐洲整個紡織產業鏈的上下游,如今都正深刻感受到能源危機所帶來的切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