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必有因,紡織行情除了本身的價值規(guī)律導向外,還牽涉很多行業(yè)。上游兩大原料壓制:石油和棉花,下有市場需求制約。中間還有企業(yè)自身因素、運輸費用、國際匯率等等鉗制。近期棉花行情有所好轉,小編帶大家來探索其究竟。
(來自中國棉花網視頻截圖)
近日,鄭棉可謂長勢如虹。周五(23日),鄭棉各合約大幅上漲,其中CF2109合約盤面價格逼近16000元/噸關口,多頭占據主動上風。如此大漲出乎人意料,市場心態(tài)也為之發(fā)生一些改變,一時看漲風潮再起。
中國棉花網采訪報道顯示,主要是下游紗線行情帶動,走訪多家紗線廠,紗線的利潤相當可觀,這導致紗線廠只要有訂單,就會一直補庫存。當然這這中間的利潤不是永遠這么高,會被上下游產業(yè)迅速抹平,從而回到正常利潤。而棉花上漲的核心就是供需關系,下游行情好,有利潤,比如會補倉,這是每天要生產的原料。
與此同時,采訪者表示,今年全球的棉花種植意愿不強烈,如果今年遇到氣候問題,導致棉花減產,很有可能在棉花最后一次交割日達到峰值,最高可能突破20000元大坎。
據全球紡織網特約通訊員來稿顯示,下游紗線行情主要得益于近期紡織服裝行情好轉。據冀魯及江浙地區(qū)企業(yè)反饋,近期紗線普遍上漲300-400元/噸,甚至個別精梳高支紗上漲500元/噸以上。紗線的上漲給上游棉花帶來利好,因此,部分用棉企業(yè)也加緊了倉單棉的采購。
至于紡織服裝行情好轉的一大因素,是由于海外訂單回流。全年行情就顯示出家紡用純棉、滌棉中低支紗線品種,需求有望增加。據市場消息,近日因印度受疫情影響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加上緬甸國內局勢依舊緊張,國內已有企業(yè)接到部分海外回流訂單。受此影響,近日南通市場純棉紗走貨加快,純棉紗40S緊俏,上漲300-500元/噸。
印度已連續(xù)7天,單日新增病例超20萬!4月20日新增確診人數近30萬,創(chuàng)了新高。
印度的疫情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火葬場焚尸爐零件都燒融化,醫(yī)療系統(tǒng)崩潰、藥物氧氣不足、疫苗供應不上、火葬場要排隊……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全球最大的黃麻產國、其紗線產能占全球22%。紡織收入一直是印度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也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紡織行業(yè)占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左右。
但是,印度疫情告急導致紡織行業(yè)受沖擊很大,紡織企業(yè)收入銳減,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停工停產將不可避免,影響將更加嚴重。
緬甸政局依舊動蕩 服裝訂單被迫暫停
自緬甸局勢2月1日發(fā)生動蕩以來,緬甸暫停了出口。近期,國際上一些大型服裝品牌已經暫停緬甸國內的所有訂單,4月1日,英國著名時裝公司Next 發(fā)布消息稱,暫停緬甸的服裝訂單。“以前,緬甸有許多訂單,現在,因為緬甸局勢不穩(wěn)定,我們正在尋找其他國家來替代訂購!本挼榧徔椃b業(yè)正面臨局勢動蕩帶來的巨大問題。不少企業(yè)主表示,正在考慮將資本轉移到其他低成本服裝制造國。
孟加拉國持續(xù) “封國” 應對疫情
4月5日起,孟加拉國實施為期一周的全國范圍的 “封城” 以應對不斷惡化的新冠疫情。孟加拉國擁有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紡織工業(yè)。紡織工業(yè)是孟加拉國經濟的重要根基,也是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約占孟加拉國出口總額的 80%。2019 年,孟加拉國出口紡織品價值 1301 億美元,其中 60% 的紡織品出口至歐洲,大約40% 的紡織品出口至美國。孟服裝制造及出口商協(xié)會主席法魯克 · 哈桑表示,所有出口導向型產業(yè)將在疫情封鎖期間,保持正常運行。但是孟加拉疫情加劇態(tài)勢無疑將有利于訂單回流到中國。
內外因相互結合的情況下,紡織業(yè)在金三銀四的結尾,勉強看到一些起色。面對人口紅利消失,環(huán)保成本增加,中國傳統(tǒng)紡織業(yè)正在漸漸失去優(yōu)勢。紡織企業(yè)必須在完全喪失優(yōu)勢前,完成轉型升級。
市場很殘酷,但是他能讓好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