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現行以衣分高低定價方式,改為以纖維品質為主要參考依據的定價方式,拉開不同等級棉花之間的價差,優質優價、優棉優價;同時,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推動棉花價格補貼向優質棉傾斜。”2月3日,自治區政協委員、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農學系教授孫杰建議。
孫杰說,棉花種植及相關產業已成為新疆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自治區和兵團各級非常重視棉花質量,也采取很多措施促進棉花提質增效,但從紡企角度看,新疆棉花品質離優質棉仍有差距。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是要讓棉農和軋花企業能夠從種植和收購優質棉花品種中獲得更多利益。如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棉花品質將進一步提升。”孫杰說,目前市場上棉花收購主要是按衣分定價,衣分越高價格越高,這就刺激棉農更愿意選用高產和高衣分的品種,優質的品種由于衣分低、產量不如豐產性的品種而不被選擇。
孫杰建議,在棉花優質優價的基礎上,推行以軋花廠為中心的“一廠一種”和分品種軋花制度。
“一個軋花廠的軋花能力大概覆蓋5萬畝左右,如果這個軋花廠覆蓋的區域只種植1個品種,軋花廠只軋1個品種或能分品種軋花,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品種混合軋花造成的皮棉一致性差的問題。”孫杰說,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服務和技術指導工作,采用線上線下、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培訓棉農,推廣優質高產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最大限度發揮優良品種的提質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