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家外商、大型棉花貿易企業的反饋來看,整個10月份青島、張家港、上海等進口主的棉花庫存一直處于入少出多的狀態(保稅+非保稅棉),詢價、出貨比較活躍的品種從巴西棉到印度棉,再到美棉,大部分貿易商庫存、資金壓力得到有效釋放。
10月份鄭棉大漲導致中外棉花價差擴大、對11月份以后美國政府對新疆棉花產品實施廣泛進口禁令的擔憂及10月份內銷、外貿訂單階段性大幅回暖,再疊加棉紡織等中下游企業對2020/21年度新疆機采棉品質/等級下降的擔憂等等利好,刺激港口外棉貿易商成功的實現了去庫存、解套。
青島某國際棉商表示,目前港口外棉銷售呈現如下三個特點:
一是近期中小棉花貿易商都抓緊出貨、上岸,庫存大多見底,因此保稅、清關銷售的棉花資源只集中在幾家大型棉企手中,價差縮小,混亂、各自為戰的現象減少;
二是各主港清關的2019、2020年度巴西棉現貨非常稀少,貿易商大多提前人民幣價格預售12月船期M 1-1/8等中低品質巴西棉,美棉、印度棉、西非棉、澳棉等港口現貨仍相對充足,其中美棉占比或超過40%;
三是10/12月船期美棉報價銷售數量仍比較大(主要是2019/20年度棉花及少量2018/19年度棉花),明顯高于巴西棉、印度棉。預計11、12月份美棉抵港量、清關數量仍將“遙遙領先”。
截至10月底,我國各主港棉花庫存約在33-35萬噸(保稅+非保稅),較2020年6/7月份最高點時減少超過22萬噸,其中黃島、淄博及濟南周邊地區外棉庫存約20萬噸左右,以美棉、印度棉、巴西棉、西非棉、烏茲別克斯坦棉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港口清關、保稅2019/20年度美棉、印度棉(部分CCI棉花資源)商檢的品質指標、顏色級比較不錯,基差報價并不低(美棉基差普遍在825-1225,報價CF2101+基差),因此在鄭棉主力合約破14500元/噸及外圍市場不確定因素上升、下游訂單缺乏可持續性的情況下,近幾日港口外棉詢價、成交降溫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