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棉紡織企業反饋,近一周多來高支純棉紗、滌棉紗等詢價和出貨順暢,C40S及以下環錠紡紗、OE紗在終端消費市場“金九銀十”的拉動下階段性回暖(40S紗需求持續向好),大部分紗廠去庫存加快。
而從化纖滌綸市場來看,9月以后市場上的訂單數量確實變多了,在近兩周時間從市場中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紡織企業9月的接單情況較8月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家主營化纖、人棉面料企業的楊總表示,進入9月之后,外貿訂單數量明顯增多,訂單主要是用來做秋冬季節外套和羽絨服的一些面料,其中包括像T400、酷絲綿這樣的彈力產品。
從織造庫存與開機率方面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出來,進入九月之后,織造企業的開機率持續上升,而坯布庫存卻開始逐漸降低。
盡管下游織布、服裝、外貿等企業貨款支付多以1-3個月賬期為主,但整個紡織產業鏈啟動、運轉、緩慢提速的跡象顯現,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生產、生活、經濟活動、收入等逐漸回歸正軌,采購商、零售商開始下達2021年春夏季訂單。紗廠、布廠、紡服企業的信心隨終端企業接單、備貨而不斷回升。
不過從調查來看,紡織企業對10月份以后的終端消費能否“給力”有些顧慮,紡紗、織布等產能有所保留,設備負荷一般維持在75-85%,并且盡可能實現“快接單、快加工、快交貨”,“去成品庫存、加速資金流轉”仍是大方向。
據報道,美國眾議院議員周二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將有效禁止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口美國產品,原因是新疆涉嫌使用政府支持的強迫勞工。與之前特朗普、白宮表述不同的是,禁止進口的產品包括新疆全部或部分生產的產品,而不僅僅是棉花、番茄產品。一些外向型紡服企業、貿易公司分析,如果該法案最終生效,那么中國的大部分輸美棉花產品將會被禁止。
一旦美國“禁止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口產品”的法案獲得通過執行,對新疆棉花產業、棉紡織、服裝等等的鞏固和發展將產生較大的破壞、打壓:一是根據一些機構、投行的計算,我國每年對美出口的紡織品、服裝等等折算用棉量約70-80萬噸,其中70%以上采用的是新疆棉,表面看直接影響約50-60萬噸新疆棉消費;二是對美紡服出口除了全棉制品,還有滌棉、棉粘、棉氨等等系列產品,如果禁用新疆棉花產品法案實施,對國內棉紡織、服裝、外貿公司的沖擊是“發散”狀、大面積,中國紡服產品只能被動地與美國市場“脫鉤”。
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后,美聯儲無節操放水,終于洪水淹過來了。隨著美國大開印鈔機,3月下旬起,美元指數進入下跌態勢,并且至今未有扭轉跡象。5月底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5月底的7.17持續升值到目前突破6.8。人民幣匯率自5月底的年內低點一度升值近5%!如果出口企業的利潤不足5%,那么就有可能是在白干活,甚至貼錢干活。特別是對于低利潤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本來就因疫情打擊而訂單銳減,之后微薄的利潤還要被匯率吃掉。人民幣對美元連續大幅升值,在有利于棉花、棉紗等進口的同時也明顯削弱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力。
從目前市場的庫存來看,進入9月,部分廠家庫存有所減少,但整個行業庫存仍然處于高位,而外貿需求的恢復不如預期,疫情有二次爆發的可能,不少服裝家紡品牌都在縮減門店、調整生產計劃,對面料的采購也更加謹慎。因此,接下來的庫存能否轉化為資金,還是存在很大的疑問。
除了庫存短期很難變現,還有就是今年布老板普遍反映賬期都變長了,并且存在拖欠的情況,一位貿易商透露道:“賬期現在在3-6個月,拖欠貨款的情況并不少見,目前應收款還有3成沒有收到,雖然客戶也不是有意拖欠,但如果客戶都這樣拖欠,會讓我們的資金流陷入困境。很有可能就會面臨停產、倒閉。”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整個產業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論是織廠、貿易商還有服裝公司都十分缺錢,這也導致今年的貨款賬期比往年都來得長,據了解,下游織布廠、服裝廠及貿易商公司回款普遍執行1-3個月帳期,而原料采購都是現款現貨,因此企業現金流整體偏緊,部分中小廠家隨時有資金斷裂的風險。
近期訂單開始增多,織造開機率逐步提升,但是下游訂單跟進持續性不足,且整體訂單數量較往年偏低。9月隨著內銷市場的好轉而好轉,但也同樣是由于應季的秋冬面料訂單。但海外疫情的持續,對服裝需求的影響非常大,訂單量有限,因此也僅僅維持了短短半個月。據企業反饋,下半年的外貿訂單通常在9月底至圣誕節前的這段時間。海外二次疫情爆發,又使得一些企業被迫停業,顯然影響了服裝的需求,從而導致外貿訂單偏少。另外內需訂單較前兩年同期也普遍有20%以上的下滑,而且從交貨期來看,訂單很難支撐到12月份。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他把根植在企業內部的一些問題暴露無遺,目前很多小微紡織企業表示日子過得并不如意,尤其是今年不少大企業憑借其精細化管理可以做到降低成本、大批量地占領市場,一些小企業的市場空間就會被擠壓,市場優勝劣汰的腳步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