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美國東南棉區、西面核心棉區先后迎來颶風的考驗;美聯儲9月份加息的預期大幅減弱,7日大宗商品全線收漲等利好的推動,7日ICE期貨各合約再現中幅上漲,主力合約站穩68美分/磅強支撐位,向70美分/磅發起沖鋒,但以失敗告終,尾盤收于69.43美分/磅,保稅棉、船期棉報價隨ICE整體上調,9/10月船期美棉C/ASM、EMOTSM的報價較8月底上漲4.5-4.75美分/磅;9/10月船SM、GM級澳棉報價也大漲4.5美分/磅以上,而ICE僅上漲4.18美分/磅,外棉FOB、CNF、CIF報價的上漲引領市場。一方面截止9月上旬,港口現貨、9/10月船期的高等級高品質澳棉和美棉的供應量并不大,中后期花的纖維長度、馬值、斷裂比強度等指標下滑很明顯,而且貨源集中在幾家大型外商和進口企業手中,貨源和報價形成壟斷;另一方面除中國市場外,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紡企對高等級美棉的進口“趨之若鶩”,中國市場對國際棉價的影響力全面下降,一些外商開始把出口重點轉向東南亞國家(某家外商甚至計劃將中國辦事處搬至孟買),中國主港銷不動的中、低等級美棉和澳棉、烏棉等向印巴等國轉港,美棉并不缺少買家。
據悉,由于澳棉、美棉漲幅較大,超出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等紗廠的接受能力,買家開始對2016/17年度印度棉詢價,但價格普遍溢出ICE主力合約600點以上,而且不能保證11月能裝船交貨,急于補庫的紗廠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現貨,“價格高,運期不定”使很多采購轉向簽約12月份裝運的西非棉,一方面西非棉價格大幅低于同等級的美棉、巴西棉,如9月7日1/3船期的貝寧、喀麥隆、馬里棉報價78.90美分/磅,而C/ASM、EMOTSM及巴西SM的報價分別為82.80美分/磅、81.60美分/磅及80.70美分/磅(為9/10月船期);另一方面近幾年隨棉花品種、種植管理水平的提高,西非棉的整體品質不斷提升,斷裂比強度、馬值及棉花品級等指標有較為明顯的進步,國內一些紡織廠認為西非棉品質介于美棉、印度棉之間,適合紡40S及以下普梳、精梳棉紗。
考慮到2016/17年度國產長絨棉不僅產量有較大幅度提升,而且籽棉品質較好(試軋的加工企業反應纖維長度37mm-39mm,中期花長度40mm以上或占一定比例),加上阿瓦提已開秤廠家的33衣分籽棉收購價7.8元/公斤左右,長絨棉成本較2015/16年度大幅下滑,因此判斷國產長絨棉137、138的售價或低至20000元/噸以下,幾家外商和大型貿易企業表示2016/17年度將大幅減少SJVPIMA、埃及吉扎棉的保稅數量或只操作船期長絨棉,盡量按合同裝運,降低自營數量。9月7、8日,9/10月船期SJVPIMA2級17/16、埃及吉扎66的報價分別為149.50美分/磅、129.50美分/磅,1%關稅下的進口成本分別達到25400元/噸、22200元/噸(不計配額價格),大幅高于國產長絨棉137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