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其東臨黃海,南望長江,位于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自古就是縱橫江海的戰略要沖,有“三十六鹽場咽喉,數十州縣要道”之稱,如今它是融入滬寧“1小時經濟圈”、長三角北翼重要的交通樞紐,這為海安紡織、化纖等優勢產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長期以來,中國化纖協會與江蘇省海安市政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以下簡稱海安高新區)、錦綸業商會通過合作共建基地,持續推進海安錦綸產業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近日,中國化纖協會根據《合作共建研發基地管理辦法》評估通過了“錦綸功能纖維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今后三年,中國化纖協會與海安高新區將繼續開展合作共建基地,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加強產業鏈協同、融合創新,助力錦綸功能纖維新材料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01
四大特色成就海安錦綸
作為我國錦綸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海安錦綸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步,90年代末,以文鳳化纖為代表的一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開啟了海安化纖產業發展的新征程。近年來,海安錦綸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產業規模逐步形成、結構不斷優化,層次持續提升,已成為區域工業經濟一大支柱行業,塊狀經濟特色鮮明。海安“錦綸特色產業區”已全國聞名,成為繼福建長樂、浙江蕭山后全國重要的化纖錦綸生產基地。作為海安化纖特別是錦綸產業集中區,2022年,海安高新區從事化纖生產的企業有100多家,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50多億元,同比增長5.03%,其中,錦綸產業功不可沒。
海安錦綸產業還有三大特點,即產品品類齊全,細分市場精準,產業鏈比較完整。
產品品類方面,海安擁有“錦綸超市”之稱。其上游產品主要有:錦綸PA6、PA66聚合切片;中段產品主要有:錦綸單絲、復絲、錦綸FDY絲、錦綸HOY絲、錦綸DTY絲、錦綸POY絲、錦綸HTY絲、錦綸短纖等上百個規格品種,可生產各種衣料及針織品、工業簾子線、皮革線、傳動帶、軟管、繩索、漁網、降落傘等,產品廣泛用于民用紡織和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遠銷國內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細分市場方面,文凱化纖研發生產的錦綸高強粘扣帶專用絲、無鹵阻燃錦綸短纖等已列入紡織行業軍民兩用產品和技術目錄,并在2023年春夏紗線展上向全國市場推介。文鳳化纖生產的5D/3F錦綸功能性超細纖維通過中國紡聯科技成果鑒定,總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已得到多家用戶充分肯定;“超柔”功能型低纖度聚酰胺6纖維入選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差別化多功能聚酰胺細旦束絲的低碳制造技術及其產業化”獲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江山紅化纖生產的原位聚合石墨稀錦綸全國領先,產品已被下游客商認可,受到消費者好評……
產業鏈建設方面,海安一直以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為招商重點,全力構建“聚合(錦綸切片)-紡絲(工業絲、民用絲)-織造(產業用紡織品)”及“聚合(錦綸切片)-改性(功能粒子)-注塑(塑料制品)”全產業鏈新優勢。在稅務局、海安高新區、墩頭鎮等相關部門密切協作下,落實專人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廣泛對接央企、國企,深入開展軍民融合。近五年完成落戶項目20多個,包括上游的聚合切片、中端的紡絲、下游的織造等項目,已形成從聚合、紡絲、織造、服裝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一批重點企業如興鹿科技、嘉鵬新材料、江蘇融塑等落戶海安。此外,弘盛新材料三期、海美新材料二期等重點續建項目竣工達產,錦綸6、錦綸66系列聚合切片年產量已近100萬噸,錦綸絲年產量近60萬噸,產業鏈配套進一步完善。
02
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近年來,海安市政府加大力度,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企業也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海安高新區的一些骨干型企業如文鳳化纖、中山合纖、文凱化纖等不斷強化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創新產品不斷推向市場。
如文鳳化纖與東華大學、蘇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成立省級特種尼龍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出涼爽、阻燃、抗輻射、抗菌、扁平、石墨烯、遠紅外、毛羽紗等26個功能性、差別化的高新技術產品。
中山合纖與大連合成纖維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江蘇尼龍長絲研發生產基地,開發出功能型環保生態錦綸竹炭纖維、云母冰涼纖維、抗菌纖維等功能性纖維,被國家列入化纖支撐發展計劃。
由海安市化纖業總商會、常州恒利寶、文凱化纖、雙弘紡織、聯發集團、華安襪業、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安分院、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組建的蘇中石墨烯新材料產業聯盟共同研究開發的石墨烯改性錦綸以及紗線、面料、服裝、襪子等功能性纖維產品,在業內獨樹一幟。
文凱化纖研發的無熔滴無鹵阻燃錦綸6長絲、短纖維通過國家鑒定,屬國內首創,如以該阻燃錦綸6長絲織成的面料,在用國標《GB/T5455-2014垂直燃燒法》進行阻燃性能試時具有燃燒時無滴落物的抗熔滴效果,其極限氧指數可達35%以上。
此外,源于海安高新區注重科技強鏈強企,園區龍頭企業通過參股、并購等形式與上游石油加工企業緊密合作,進一步保障了原料供應穩定;通過積極發展加彈、加捻、并線企業,下游已形成一定規模;依托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安分院,加大與國內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加強關鍵原料、技術及裝備的研發突破,不斷提升園區的產業質態,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錦綸新材料創新研發新高地。
03
長效服務助力產業“加速”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近年來,海安高新區圍繞“擴總量、調結構、增效益”的工作主題,在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培育中的服務和引領作用方面,大力培育化纖產業集群,積極推進產業招商,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提升區域競爭力,加速海安化纖板塊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如“十三五”以來,海安全市有90%以上企業陸續實現了技術改造,總投資達百億元。如文鳳化纖、文凱化纖、中平神馬、弘盛新材料等在規模、技術創新、產品結構等方面均有建樹。其中弘盛新材料三期總投資50億元,新上錦綸6切片30萬噸/年、錦綸6紡絲10萬噸/年、尼龍功能塑料10萬噸/年。
在園區建設方面,海安高新區率先健全組織體系,調整完善了時尚錦綸產業園建設指揮部,強化園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更重要的是在基礎建設規劃引領上求突破。同時做好新項目開工建設及質量強市工作等。2020-2022三年園區開工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5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3個,如雙晨新材料、海海毛絨、中平神馬、舒華潔、輝鴻工藝品等項目廠房已建成,并部分投產運行;弘盛新材料卓越績效管理試點工作正在進行。
在服務監管方面,海安高新區管委會與海安市化纖業總商會、產業培育辦公室等部門密切協作,建立了一系列長效監管機制,如開展定期與不定期檢查,通過實施分類監管制度,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杜絕假冒偽劣行為;充分發揮行業纖檢所作用,加大對產品專項檢查的頻率,及時向政府和企業反饋產品質量;積極與行業協會合作,參與制定《錦綸牽伸絲》、《錦綸6加工貿易單耗標準》、《錦綸6加工貿易單耗管理辦法》等多項國家、行業標準并已通過國家或行業審定,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及相關產品的話語權等。
這些長效務實的舉措,得到了園區重點企業的充分肯定,更為厚植錦綸產業集群土壤、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促進化纖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積蓄了能量。
40多年來,從單一產品到上百個品種,從當初產值153萬元到如今超250億元,海安化纖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錦綸就是其中的主力軍!笆奈濉逼陂g,海安高新區錦綸產業將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品牌建設、優化布局、并購重組等方面加快轉型升級,從要素、資金、招商、人才、平臺建設等方面為此提供有力保障!拔覀儗凑铡皟嚷撏庖钡乃悸,積極吸引世界500強化纖及原料跨國企業、國內領先大型企業以及服裝生產等終端產業的重大項目落戶海安,加快構建一體化的錦綸產業鏈;同時繼續加強產學研聯合,把園內切片、錦綸絲等提檔升級,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錦綸功能纖維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海安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科創園區主任張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