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1%,營業收入14271億元,同比下降5.6%;利潤總額339億元,同比下降31.0%。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23年1 - 4月紡織行業運行情況,這些數據引起了小編的關注。利潤下降了31%,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可見,今年紡織企業的日子更加艱難。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今年紡織企業的利潤下降嚴重。不少企業反映,今年的銷量比去年增長了30%,但與此同時,大訂單不足,大部分訂單都是小批量、批量下發的。
一家主營戶外運動面料的貿易企業老板透露:“今年的面料價格一直上不去,稍微有一點量,客戶就會壓價,所以總體利潤比去年下降了2-3%。”生產女裝面料的貿易商表示,今年總體利潤比去年減少2/3,下降非常之多,主要是由于成本高、售價低。
各類成本上漲,利潤空間縮小
說到成本,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上游的原材料市場。從價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去年第四季度聚酯價格下降明顯,但到了2023年,聚酯價格又回到了高位。雖然原材料價格偶爾會下降,但從聚酯工廠的價格調整中可以看出,漲價幅度遠遠高于降價幅度。通常情況下,價格上漲幾百倍,而價格下跌幾十倍。作為原材料的下游,滌綸企業的成本壓力將在很大程度上轉移到織造企業,而坯布的價格靈活性遠不如原材料。降價可能只需要一秒鐘,但漲價可能需要幾個月。
其次,紡織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流動率大,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據調查,江浙沿海地區紡織廠工人工資集中在7000-11000元,中西部地區工人工資在6000-10000元左右。許多企業表示,目前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從幾年前的20%-30%上升到50%-60%。盡管工資上漲,但江浙沿海地區的工人嚴重流失,大部分農民工已經回到了中西部地區的老家。因此,江浙織布廠招聘熟練工人非常困難。為了留住員工,老板不得不提高工資,改善各種福利,工資成本立即上升。
第三,經過三年的疫情,訂單已經大大減少,今年隨著經濟的復蘇,需求也開始回升。訂單的增加也成為面料采購的籌碼。同時,在成本端的影響下,滌綸長絲的價格也在上漲,因此坯布的價格較去年有所上漲。但是,由于買家嚴重壓低價格,導致面料價格下降,導致面料供應商的利潤減少。
全球紡企競爭壓力加大
雖然今年紡織行業的整體銷量與去年相比有所增長,但一些負面因素尚未消除。特別是在外貿方面,目前外貿訂單的恢復并不明顯,仍然存在一定的壓力。東南亞、南亞地區紡織供應鏈的加速復蘇,使得中國紡織業面臨的國際競爭趨于激烈。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929億美元,同比下降2.9%。4月當月,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257億美元,同比增長9.0%,呈恢復態勢。
4月,全球紡織品服裝需求增加,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顯然,中國出口疲軟,“蛋糕”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瓜分。面對東南亞優秀的紡織大國,國內紡織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從企業的實際利潤來看,具有價格優勢的往往是一些新開發的高端面料。雖然開發的面料數量很少,但利潤非常可觀,而傳統面料幾乎無利可圖。因此,利潤不在于訂單的數量,而在于產品本身的附加值,這就是為什么行業一直提到企業必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