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工業經濟的命脈;紡織服裝,湖北傳統優勢產業。華紡鏈將如何鍛造“一根紗”的韌勁?
打造服裝產業的“滴滴模式”
3月28日,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注冊成立僅4天的華紡鏈與3家全國知名的紡織服裝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總簽約金額超20億元,引起業內關注。
“華紡鏈效率,將代表湖北紡織服裝產業的效率。”華紡鏈總經理夏里峰說。
可以將供應鏈描繪成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生產企業構成樹根,獨家代理商是主干,分銷商是樹枝和樹梢,滿樹的綠葉紅花是最終用戶,在根與主干、枝與干的一個個節點,蘊藏著一次次的流通,遍體相通的脈絡便是信息管理系統。
紡織服裝產業的供應鏈,就是從“產地一根紗”到“手中一件衣”的整個鏈條。在這個鏈條的末端,市場變化迅速,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今天流行什么?電商平臺玩法有什么變化?這些信息獲取越快,抓住紅利的機會越大!”天門起點服飾總經理費文一語道出信息對服裝產業的重要性。
“這正是華紡鏈的優勢所在。”夏里峰介紹,華紡鏈即將上線的服裝紡織B2B入口平臺,將為服裝企業提供政務及前沿市場資訊服務。很快,新型原輔料貿易、服裝版權交易、新技術推廣、物流信息匹配等模塊也將陸續上線。
這就如同打造了服裝產業的“滴滴模式”,在華紡鏈上,紡織服裝產業上下游企業隨時發布原材料、設計、生產、交易、物流等各環節需求,推動資源快速匹配,提升全流程效率。對于“時間就是金錢”的服裝行業而言,將有效幫助服裝紡織企業降本增效。
鍛長補短,沖擊產業躍升目標
2022年,湖北全省紡織服裝產業擁有規上企業1651家,實現營業收入3358.5億元。目前,我省紡織服裝產業正在打造全要素集聚的優勢集群、營造全周期服務的發展生態、繪就全鏈條升級的發展藍圖,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到5000億元。
猶如硬幣的兩面,湖北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既有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有百余年的工業化紡織生產歷史,產業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棉花三大產區之一,產業要素稟賦豐厚,擁有富集的人才和科技資源,產業創新實力雄厚;也有顯著產業短板: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
產業質效提升,實現產業躍升目標,急需補鏈、延鏈、強鏈。
作為沖擊產業躍升目標的“推動器”,華紡鏈以國企的品牌、資源優勢疊加民企、社會資本經營靈活的機制優勢,實現多方優勢互補,有望激發出“1+1+1>3”的效果。
湖北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紡鏈將推動全省紡織服裝原料、面料、印染、生產、銷售、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資源有效整合和區域協同發展。
成千上萬的中小服裝企業可通過華紡鏈“借腦”。“平臺能夠發揮規模效應,吸引優質設計師在線上聚集,通過撮合交易為企業注入智力資源,逐漸形成人才本地化聚集,培育自主創新生態,對服裝產業發展壯大產生實質性幫助。”夏里峰說。
同時,通過信息科技手段,中小微企業將能更加便捷獲得金融支持,降低融資成本,改善融資環境。
湖北十余個相關產業集群將從中獲益。華紡鏈將分別與黃石、襄陽、 鄂州、孝感、荊州、黃岡、仙桃、潛江、天門等市級國有資本聯合設立合資子公司,荊門(天門)棉紡用品、宜昌醫用紡織、仙桃無紡布、潛江服裝紡織、荊州沙市區針織服裝、咸寧咸安區苧麻等,將通過各種云直播、云展會持續攪熱。
華紡鏈董事長齊志平表示,將建設運營好華紡鏈這個新平臺,將其打造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與創新力,交易規模最大的紡織服裝供應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