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浙、山東等地棉紗貿易企業反饋,12月下旬以來,進口氣流紡8S-16S棉紗詢價/出貨相對活躍,而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等產地低支賽絡紡紗表現為“價平量縮”,中高檔牛仔布、勞保及家居用品需求有所回落;C40S及以上支數進口紗成交延續清淡、難開張局面。
江蘇某中型織造廠表示,近一周多來,受鄭棉、鄭棉紗上漲的推動,紗廠和輕紡市場國產棉紗報價普遍上調200-300元/噸,但越南、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無論美金報價還是清關人民幣報價則穩字當頭,并沒有迅速跟進,貿易商觀望情緒升溫;而港口保稅、已清關印度棉紗受國內棉價較大幅度回落、棉紗出口壓力上升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的影響,不僅沒有隨國產棉花棉紗價格上漲反而略有下滑。
從調查來看,自12月份國內疫情管控全面松綁以來,山東、河北、河南、江浙等地陸續進入感染高峰期,很多棉紡織企業職工嚴重缺崗(小廠表現的更加突出一些),不得不采取降產停產措施應對,包括OE紗、環錠紗等供應量明顯下降,有些企業訂單交貨期向后推遲;再加上截止目前港口進口氣流紡紗庫存明顯偏低(8-10月份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紗廠對中國市場棉紗報價、裝運大幅減少甚至暫緩),因此進口氣流紡紗銷售較好。
杭州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負責人表示,截止12月底包括江浙、山東等沿海地區織布廠職工、輕紡市場貿易商感染的比例預計已達到80%左右,對企業而言最困難的時期即將過去,目前棉紡廠、布廠和服裝企業開機率已經緩慢反彈,1月上旬對進口棉紗的需求、消費有望迎來短暫的強勁回暖。一方面布廠棉紗、混紡紗等原料庫存普遍低于“警戒線”,節前有少量囤貨,維持節后生產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國內外棉紗價格倒掛幅度較10/11月份繼續收窄,進口紗競爭力不斷修復。另外,近期浙江、江蘇等各省份紡服企業紛紛出國搶單,效果比較理想,加速2023年一季度企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