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制造業PMI為48,近9個月以來有6個月在榮枯線下方,市場對于服裝的需求開始下降。與此同時,受歐美高通脹的影響,海外購買力下降,服裝出口也出現了下滑。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服裝制品出口總額為135.69億美元,同比下降16.8%。受外需不足和內需疲軟的影響,國內紡織品訂單下降,終端織造行業開工負荷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據江浙、冀魯等地紡織企業反饋,高庫存、低流動是當下紡織市場特征。據分析,部分企業今年下半年訂單少,為了留住工人堅持維持運轉,造成紗線庫存不斷上升,并且下游織造企業也很難,放假日期比上游企業還要早。12月4日,江蘇南通某企業負責人介紹,本地大多數印染企業將從12月一直放假至明年春節后,也有一部分企業從11月就開始放假的,復工時間待定。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放假時間最長的一年。往年,11-12月是各地印染企業最為忙碌的時間了,今年卻門可羅雀。
據介紹,近期坯布行情總體平穩,但是廠家普遍反映沒有訂單,庫存上升較快。12月4日,浙江鹽城某廠負責人介紹,目前10S牛仔布價格是8.85元/米,較前一周持平;32S斜紋布報價是4.42元/米,相比前一周保持平穩。但是,本地企業為庫存已高達12-13天,個別超過20天。織造企業難堪重負,提前放假集中精力去庫存成為唯一的選擇。從整個產業鏈條來看,紗線市場的特點是庫存高,紗價跌跌不休,企業無利潤,資金壓力大;織造行業價格雖穩,但下游無消費,日子更艱難。因此,紡織廠若要有效去庫存難度不小。
截至12月2日,國內PTA生產企業的開工負荷為67.49%,較去年同期下降6.41個百分點。較為樂觀的是,目前PTA的庫存處于正常水平,沒有明顯的累積現象。截至12月1日,國內PTA原料庫存為4.76天,較去年同期下降0.64天。從供應來看,雖然PTA的開工負荷低于去年同期,庫存偏低,但是相較近期下游大規模的降負,整體的供應仍然較為充裕。
截至12月2日,國內聚酯行業、終端織造行業開工負荷分別為76.43%、40%,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7.79、20個百分點,聚酯的下游和終端需求疲軟。與此同時,由于終端需求不暢,大量的滌絲產品并沒有被市場消化,而是以庫存的形式存在。截至12月2日,國內滌綸長絲FDY、滌綸長絲POY、滌綸長絲DTY的庫存分別為33.7天、33.4天、40.8天,較去年同期上升49.78%、62.93%、66.53%。
目前,紡織企業不僅需要面臨訂單不足、去庫存的壓力,同時生產還處于虧損的狀態,這使得企業生產積極性不足,對于滌絲的備貨需求更是有限。整體來看,滌絲需求疲軟的現狀沒有改變的跡象,滌絲價格整體偏弱的格局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