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咨詢公司Descartes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進口自中國貨量下降,對西海岸港口吞吐量造成持續影響,美國10月的集裝箱進口量同比繼續暴跌。
10月份美國集裝箱進口量為2,220,331標箱,同比下降13%,不過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高出7.2%。
Descartes在上個月的報告中指出,受經濟放緩、零售商減少采購、通貨膨脹和高燃料成本等因素影響,美國集裝箱進口量8月份首次出現下滑,同比1.8%至2,529,042標箱,9月份同比下降11%,至2,215,731標箱。
10月份,美國從中國進口了775,258標箱貨物,環比9月下降了5.5%,比起今年8月份的高點下降了22.8%。
中國占美國集裝箱進口總量的34.9%,低于2022年2月的高點41.5%。這對美西港口影響尤其明顯,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分別同比下降了48%和31.6%。
另外,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港口的份額不斷擴大,西海岸港口的進口份額從9月份的37.0%再次下降到10月份的36.4%,而東海岸的份額則相對持平。
紐約/新澤西港連續3個月成為美國集裝箱進口第一大港,10月進口了400,663標準箱;洛杉磯港進口了329,785個標箱,排名第二,長灘港進口了300,914個標箱,排名第三。
此外,當前全球主要港口擁堵逐步緩解,但美東港口情況仍在惡化。
與2022年年初相比,目前有4個地區的主要港口受延誤的影響較小,不過,船舶抵達的時間仍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海事分析公司Sea Intelligence調查了5個最重要的集裝箱運輸區域(亞洲、北美東海岸和西海岸、北歐和地中海)中每個區域6大港口的船舶到達情況。
該分析公司表示,在亞洲、北美西海岸、北歐和地中海的最大港口中,晚到船舶的平均延誤時間在2022年年初達到頂峰,此后一直呈持續下降趨勢。
唯一的例外是在北美東海岸,那里的港口延誤情況變得更糟,可能是因為港口的壓力和隨之而來的擁堵已經從西海岸轉移到了東海岸。
亞洲和北美西海岸之間的重要航線的延誤在2022年1月達到頂峰,平均延誤時間為17.73天。此后,這些延誤明顯緩解。
總體而言,5大區域中有4個區域主要港口的延誤在2022年初達到頂峰。此后,船期可靠性有所提高,但還沒有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根據Sea Intelligence的數據,與歐洲和亞洲的港口相比,北美港口的平均延誤時間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