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1:場外資金的獲利回吐還是繼續分批買入
中秋節前后,粘膠短纖以年內最低價采集了一波成交,成交價集中在11850元/噸承兌附近,此波紡紗及中間商適當囤貨。
國慶節前,粘膠短纖多廠封盤,市場依舊存在成交,成交價集中在12100元/噸承兌附近,此波棉花部分中間商囤貨。
國慶節后,粘膠短纖工廠陸續開盤價大漲至13900元/噸承兌附近,此波目前表現出的暫且為剛需居多。
短短20天,粘膠短纖便上漲了2150元/噸,對于不論是第一波場內還是第二波場外介入者而言,都已獲得相對較好的盈利空間,因此若粘膠短纖后期價格企穩止漲情況下,不排除第二波場外商戶獲利了結現象存在,不過此波介入采購整體數量相對有限,對于4季度的粘膠短纖供應壓力造成的影響也或有限。
供應2:4季度粘膠短纖產量同比-30%?
粘膠短纖每年例行大型檢修基本是集中在6-8份期間,因此行業基本在此時間段創下年內最低產量,隨后伴隨著旺季的到來以及輪檢結束而逐步提升,但自9月初開始,以江蘇南通地區為首的各地紡紗、織造限電停機,粘膠短纖未來需求呈現萎縮態勢,行業價格亦在此階段創下年內新低,同時粘膠短纖的原料液堿價格也受到限電的影響而水漲船高,粘膠短纖虧損加大倒逼行業開機率持續下滑,截至9月30日,粘膠短纖行業平均負荷已經降至57%,已經跌破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據隆眾資訊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粘膠短纖行業產量為296萬噸,同比13%,但若粘膠短纖4季度維持57%的行業負荷,4季度的產量會降低至73萬噸,同比-30%。
需求:4季度粘膠短纖內需量同比-25%?
2021年前三季度,市場每月對于粘膠短纖內需量大概28萬噸,折每季度消費量約84萬噸,煤炭資源緊缺帶動的用電緊張情況下,預估4季度長樂、吳江、沛縣、蕭山、高密等地持續限電,按照行業大概估算4季度對于粘膠短纖的需求同比減少25%為75萬噸附近(2019-2020年4季度平均為101萬噸)。
因此粘膠短纖目前不論是考慮目前棉粘價差(若粘膠短纖價格堅挺甚至仍體現出上移態勢,可能或在第三波價格內刺激一定場外需求的介入,此番形式甚至可能刺激粘膠短纖產業供需差轉為負值從而帶動粘膠短纖實物庫存轉為下滑,但若價格企穩甚至松動情況下,可能導致大批貨物獲利了結從而加速市場回落),還是考慮目前供需差關系,價格方面都或只能選擇上移。而目前支撐粘膠短纖價格的主要來自于成本,帶其中需要警惕溶解漿能否給與粘膠短纖的成本帶來部分變數。另一方面在于粘膠短纖行業低負荷開機帶來的供應壓縮是否會伴隨著價格的恢復而再度提升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