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8月份期間,粘膠短纖持續受制于疫情影響,雖出口自7月份逐步恢復,但在1-8月期間,出口量同比依舊出現了14.69%的下滑,國內消費量亦出現了14.46%的回落,2021年的粘膠短纖需求開始觸底恢復,2021年1-8月粘膠短纖總需求較2020年同期出現了9.80%的增長,但總供應卻出現了11.46%的增長,供需差的失衡使得2021年8月末粘膠短纖工廠實物庫存增加值28.79萬噸。(詳情見下表)
2019-2021年1-8月粘膠短纖供需平衡表對比
單位:萬噸
指標 | 2021年1-8月 | 2020年1-8月 | 2019年1-8月 |
期初庫存 | 7.2 | 16.22 | 19.38 |
產量 | 265.68 | 232.05 | 259.26 |
進口 | 8.81 | 4.45 | 8.42 |
總供應量 | 281.69 | 252.72 | 287.06 |
出口 | 21.17 | 22.77 | 26.66 |
下游消費 | 231.42 | 207.36 | 242.4 |
總需求量 | 252.59 | 230.13 | 269.06 |
期末庫存 | 28.79 | 22.6 | 17.99 |
數據來源:隆眾資訊
9月份下游紡紗企業依舊處于前期粘膠短纖訂單消化當中,全月粘膠短纖工廠內銷出庫量達到年內最低,而對印度、巴基斯坦、南美等各地海運費依舊繼續上漲,粘膠短纖出口形式亦不顯樂觀,粘膠短纖9月份總需求量恐怕降17萬噸的年內最低水平。
低迷的需求使得9月粘膠短纖行業實物庫存持續積累,當前已陸續有工廠選擇減產應對,但單純9月份較8月4萬多噸的減產的力度對于4季度的行情能否提供良好的開端業者心存顧慮,因此我們結合4季度粘膠短纖的需求預期暫且了解一下粘膠短纖在4季度減產的力度做一個小幅判斷。
出口:出口方面暫且排除2020年特殊的情況,用2018-2019年粘膠短纖每月出口量來看,2017年粘膠短纖10-12月每月出口量均低于2.57萬噸的平均水平;2018年每月平均出口3.11萬噸,其中10月、12月高于月平均出口水平;2019年粘膠短纖平均每月出口量3.01萬噸,10月、11月、12月均低于正常平均水平。綜上,正常年份來看,粘膠短纖4季度并無明顯發力預期,加之上文提到海運費高企,國內粘膠短纖出口至印巴等國家缺乏價格優勢情況下,預估4季度粘膠短纖出口量8.5萬噸左右。
內銷:海運費高企的同時亦限制到人棉布、人棉類產品出口,2021年1-7月,人棉紗線累計出口已經出現了同比15.24%的下滑。后道出口不暢的同時,國內的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個省(區)被列為能耗強度降低預警等級的一級省(區),而其中的廣東、福建、新疆、江蘇也是粘膠及其它棉紡原料的主銷區,繼如東開機下滑后、蘇州的江陰、張家港、鹽城等地亦已經或將出現減產的可能,考慮2022年春節為2月1日開始,若無太大價格優勢,節前理性備貨或在1月上旬,因此預計4季度粘膠短纖內銷量或在85萬噸左右。
綜上:4季度粘膠短纖總需求量或在94萬噸左右,為保證2022年開年順暢,期末庫存盡量控制在警戒位以下水平也就大概是33萬噸以下,但實際此庫存水平除去2020年外,其它年份鮮有出現,因此綜合測算,粘膠短纖4季度產量若是在90萬噸左右,基本能保證期末庫存不會有再度增長,若低于90萬噸的產量甚至可能刺激期末庫存較期初下滑。目前來看,若粘膠短纖行業維持9月份平均開機水平情況下4季度產量基本可維持在90萬噸及略高水平,但若后續伴隨著阜寧、濰坊甚至其它地區開機負荷提升狀態下,仍會再度面臨較大的供需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