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至今(2014年),我國社會紡紗產量節節攀升、有增無減。近幾年,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外貿出口數量和金額雙雙下降,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為何紡紗總量卻只增不減,居于不敗之地?除社會需求做支撐外,更主要的是混紡市場異軍突起。近年來,純棉紗市場正在被混紡擠壓,越來越多的紡企在調整產業結構,縮減純棉紗產能,增加混紡產能。
山東濱州某紡企負責人表示,現在其企業生產7-32支全棉紗,一年生產紗線4000多噸,但多數紗線虧損100-200元/噸,已經不指望棉紗創收。他們在東營還有一個混紡工廠,這家廠子以生產純滌紗、滌棉紗為主,因為成本較低,純利潤在500-700元/噸,東營規模雖小,卻成了企業贏利的主力!目前國內混紡紗的主要原料滌綸的價格僅為棉花價格的一半,巨大的價格差(詳見下表)導致純棉紗市場迅速流失,混紡紗的天下越來越廣大。
6月17日國內主要棉紗品種主流價格表
據企業反映,中國細支紗市場與進口紗競爭尤為激烈,越來越多的棉紗企業轉戰混紡紗市場,或者開始做起進口紗貿易。上海某貿易商表示,目前貨源庫存數量不穩定,多數保持隨到隨銷策略。河北保定氣流紡烏茲別克斯坦16支紗21000元/噸(提貨價),普梳高配巴紗32支23500元/噸,普梳高配A+級巴紗21支22000元/噸。據貿易商反映,目前做進口棉紗貿易多數虧損,主要是受中國市場疲軟影響。而做混紡紗利潤尚能保障,目前中國混紡及進口紗對中國市場沖擊越來越大。截至2014年6月上旬,中國純棉紗的產能繼續下降,企業開工率在55-60%,較去年同期下滑1成左右。
由此看來,紡紗總產量上升的背后是純棉紗市場的逐步淪陷,和混紡紗市場的后來居上。面料的價格和舒適度決定了其銷路的大小,混紡紗價格低廉,舒適度因紡織工藝革新而逐步提高,其銷路擴大并不奇怪。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請登錄全球紡織網www.ggjmjx.com 微信關注:網上輕紡城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