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顯示,去年兩個在東方絲綢市場上“威風八面”、各地客商競相采購的產品錦棉類和海島麂皮絨,今年看來,無論從銷售還是利潤上都顯得遜色不少,讓不少“押寶”的中間商大跌眼鏡。
前幾年,受環保風影響,全棉等天然織物很受市場歡迎,連帶含棉類織物也一樣緊俏,比如錦棉交織類面料。這種產品不僅在手感和全棉類相差無幾,價格也不比全棉產品高出多少,故錦棉產品在前幾年的風光鮮有產品能敵。然而隨著產能的增加,今年一些企業已開始發出 “今不如昔”的感嘆。
產能的增加指的是噴氣織機數量的大幅增加,這在今年表現尤為明顯。統計數據表明,今年盛澤前三季度新增的噴氣織機近4000臺,增幅首次超過噴水織機,近萬臺的產能將盛澤紡織業逐漸轉變到向中厚型提升的軌道上來,“噴氣時代”已是大勢所趨。但眾所周知,目前在盛澤市場提到噴氣產品,通常情況下一半以上指的就是錦棉交織類面料。與大量噴水織機產品相比,錦棉產品在盛澤市場上出現的歷史并不算長,但今年已出現了利潤有所下降的情況,而由于噴氣織機生產的成本遠大于噴水,所以有些廠家在生產上已經感受到了壓力。這說明了任何新產品的誕生,無論利潤多高,都逃不脫供求關系這個市場“無形之手”的調控。
和錦棉類產品一樣,海島麂皮絨在今年也初露頹勢。隨著麂皮絨的生產門檻逐漸降低,產能逐年擴大,到今年,利潤開始出現較明顯的下降趨勢。盛澤一家以生產麂皮絨出名的生產廠家,就曾在本地一個紡織發展論壇上抱怨該產品的生產廠家越來越多,現在不太好做。撇去一些客觀因素不說,麂皮絨產品與錦棉產品一樣,都面臨著產能擴大后如何能夠走好的問題。
以上兩個事例也從側面反映了正在產業升級的盛澤紡織業,如何形成由設備型向效益型的利潤增長方式還任重而道遠,僅靠設備上的優勢并不能“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