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美經濟數據遠弱于市場預期是引發上周國際油價暴跌的根本原因。制造業數據呈現下降態勢,且幅度有所擴大。三大經濟體先行指標的快速回落無疑預示著,未來全球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在此情況下,不僅原油的實體需求會快速萎縮,而且從金融屬性角度講,頻頻出現的系統性風險也會引發投資需求迅速下降。雙重需求屬性同時弱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將使得原油難有反抗力量,弱勢下行將成為當下油價運行的主流趨勢。
在全球經濟處于長衰退的背景下,歐美國家均陷入復蘇困境。不過相對而言,美國經濟要稍好于債務衍生風險頻發的歐洲經濟。盡管上周公布的美國ISM制造業數據、個人收入消費儲蓄數據以及非農就業數據均不樂觀,且對美元產生壓制,但對比歐元區解體預期以及銀行業擠兌風險,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二者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對于美元來講最大風險無疑是新一輪量寬,雖然上周非農就業數據奇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這種預期,但眼下還尚未到兌現的時刻。未來美元仍有上行空間,不過幅度或將收窄。后期原油也仍有下行壓力,只是隨著風險逐步釋放,壓力料將減弱。
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現象愈加明朗,而原油需求預期弱化、庫存持續攀升的事實同樣無法回避。“價在熊途”或許是對未來油價的提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