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拉鋸市場迷霧
美國暫停對部分國家加征關稅,為股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油價的反彈也曾給棉花市場帶來短暫利好。然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持續攪動著市場情緒,短期內市場走向仍在迷霧中徘徊。4月10日,美國政府將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的 “對等關稅” 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次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4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由84%提升至125%。
這場關稅大戰對中美棉花貿易影響深遠。3月后,中國對美出口溯源棉制品訂單大幅減少,直至近乎 “脫鉤”。特朗普計劃將對華商品關稅從104%提升至 125%,疊加其上任前已加征的平均19%關稅(棉類服裝關稅在16.5% - 17.5%),中國對美棉紡織品、棉制服裝出口面臨高達141%以上的關稅,出口渠道近乎全面封堵。
國內供需兩端承壓
從供應端看,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環比下降,處于近年來同期中位水平。種植端新棉播種工作已開啟,截至4月7日,全疆棉花播種進度約14.1%,較前一周顯著增加13個百分點。但在需求側,農業農村部月報顯示,受美方加征關稅影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放緩,消費量下調20萬噸至760萬噸,進口量同樣下調20萬噸至150萬噸。
4月以來,棉紗價格小幅下跌,紡織企業訂單銳減,行業提前步入淡季。關稅沖擊下,多數外貿訂單被暫停或取消,市場壓價嚴重。盡管紡企前期原料成本較高,報價謹慎,但開機率平穩的同時,成品庫存開始累積。有紡企透露美國訂單撤單現象頻發,后續將暫停美國市場業務。截至4月11日,主流地區紡企開機負荷降至75.5%,環比降幅0.26%,達到6周最低水平,且后續開機率或繼續走低,需求端對棉花行情難以形成有效支撐。
美棉回升全球供需變
上周,美棉價格低位回升,截至11日,ICE 期棉5月合約結算價為65.89美分,周跌幅0.15%。特朗普發文暫緩對部分未反制國家關稅90天,帶動大宗商品普漲,市場情緒有所回暖。但美國棉花出口依賴度極高,本年度出口總量受創明顯,出口中國棉花數量占比從 2023/24年度的40%以上驟降至10%以內。并且在美國現行關稅政策下,進口美棉成本增加,巴西棉等競爭對手的優勢凸顯,進一步沖擊美棉出口。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4月份棉花供需報告顯示,2024/25年度美國棉花供需平衡表變化不大,僅出口減少10萬包至1090萬包,期末庫存由490萬包增至500萬包,預計該季平均陸地農場價格維持每磅63美分不變。放眼全球,2024/25年度棉花產量、消費量和貿易量均被調減,期末庫存調增。全球產量環比減少6.9 萬包,消費量環比調減52萬包,期末庫存環比增加超52萬包。
后市展望
當下,關稅政策對棉花市場情緒的沖擊仍在持續,宏觀層面依舊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相比之下基本面影響相對有限。我國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多家央企增持股票穩定金融市場,后續相關利好有望延續。但在現行中美關稅政策下,紡服直接出口美國受阻,對紡服出口造成一定程度影響,轉口貿易情況值得關注。
產業層面,國內棉花供應端處于去庫階段,在貿易摩擦背景下,本年度我國進口棉量同比或顯著減少。種植端新棉播種雖已開始,播種面積預期有小幅增加可能,但短期內,棉價在宏觀因素影響下,大概率維持謹慎觀望態勢。后續需重點關注下游訂單表現、實際播種面積以及天氣等因素對棉花市場的擾動,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市場正等待新的平衡與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