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海運情況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乜�2024年,由于紅海危機,紡織出口的海運費用動輒翻倍,讓很多紡織企業苦不堪言。但隨著巴以局勢逐步緩和,受到市場需求、運力供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025的航運費用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趨勢。
年初運費暴漲 節后運費大跌
從當前趨勢來看,2025年海運運費在年初經歷了一定波動。開年階段,因紅海危機致使航運公司繞行非洲之角,增加了運輸成本,同時跨境商家春節前集中發貨,需求大增,再加上物流企業上調運費,海運價格一度上漲。且春節前需求激增,跨境商家在春節前集中發貨,使得海運需求大幅攀升,美西、美東航線運價分別上漲20%-30%和16%-18%。物流企業漲價:UPS、聯邦快遞等國際物流企業宣布上調運費,進一步加大了成本壓力,促使海運費上升。
中國春節,貨運需求隨之下降,歐洲航線運價下跌14.42%,美西、美東航線分別下跌6.3%和2.94%。美國罷工危機解除:此前支撐美西、美東航線運價的因素消失,運價進一步下跌。運力供給增加:全球集運船隊名義運力增加10.5%,雖然紅海危機導致部分運力損失,但總體供需缺口有所緩解,海運費因此回落。
運費或迎“價格戰”
根據海運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的預測,一旦紅海局勢穩定,假如紅海航線重新開放,集裝箱運輸的運價很可能在六個月內下降60%至70%。這一變化將深刻影響全球航運市場的供需格局,并可能帶來與2023年底相似或更為嚴峻的市場狀況。分析認為,一旦航運公司恢復紅海航線的使用,運費可能會發生急劇下滑。由于市場需求的供給過剩,集裝箱航運市場將陷入一場“價格競爭”。航運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可能會不惜降價以吸引客戶。
關稅重壓海運動蕩
關稅對2025年海運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加重全球貿易壁壘。除了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關稅調整外,其一系列貿易政策的變動都可能影響全球貿易量和貨物流向,進而改變海運市場的運力需求和運價走勢。
德國歐門集團總裁米夏埃爾·布拉赫認為,關稅戰不僅推高商品成本、削減貿易量,還可能干擾供應鏈,沖擊全球海運需求。若美國加征關稅,可能引發出口企業搶運,在短期內推高海運前期運費。但從長期來看,關稅加征會抑制需求,使得貿易量減少,進而導致海運運價下行。對于中國來說,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可能導致部分訂單從中國轉向東南亞國家,改變全球貿易格局,進一步影響全球海運需求和運價。比如一些原本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物,可能會改為從東南亞國家起運,這將使海運的貨源地和運輸路線發生變化,影響各條航線的運力需求和運價。
綜上所述,2025年海運情況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復蘇等因素都在左右著海運市場的走向,而關稅政策作為貿易領域的重要變量,對海運的影響也極為關鍵。海運企業、貨代公司以及進出口企業都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以便及時調整策略,應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