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首次全面制裁中國實體,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6日,歐盟宣布第十五輪制裁措施。歐盟理事會發布的“一攬子”制裁措施中,以所謂“為俄羅斯提供軍事物資”等為由,在制裁名單中新增了84個實體和個人,其中涉及13個中國主體(12個企業與1名個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全面制裁”。一名歐盟外交官聲稱,未來對中國可能會提出更多制裁。2024年12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對歐盟無理制裁中國企業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歐盟此次對中國的制裁行為,給中歐正常貿易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對雙方的經貿合作帶來了一定沖擊。對于被制裁的中國企業來說,這些企業在歐洲市場的正常經營活動將受到限制。歐盟是我國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而歐盟表示未來可能還將針對中國設置一系列貿易壁壘,如提高關稅、增加檢驗檢疫標準等等;這都將增加中國紡織企業的出口經營成本,利潤空間繼續受到擠壓。同時,也將致使一些國際客戶從避險的角度出發減少對中國的紡織品進口。
如何應對:
1. 多元化市場策略
企業要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積極開拓其他國際市場,如東南亞、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可以分散風險。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消納部分出口閑置產能。
2.提高產品附加值
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功能性、差別化、環保型等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例如,開發具有抗菌、防紫外線、透氣等特性的紡織品。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品牌價值提升產品附加值。
3.優化供應鏈
調整供應鏈布局,尋找成本更低、關稅更低的生產基地。例如,將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以減少關稅成本。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成本的可控性。
4.關注政策動向
密切關注歐盟及其他國家的貿易政策動向,及時調整出口策略和經營策略。例如,根據關稅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出口目的地。加強對國際貿易規則和關稅政策的研究,提高對政策變化的敏感性和應對能力。
5. 提升企業競爭力
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例如,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