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江蘇、湖北等地部分棉紡企業反饋,5月16日以來鄭棉開啟震蕩反彈節奏,主力CF2409合約先后上破15000元/噸、15500元/噸等整數關口,國內棉花現貨無論基差報價、一口價普遍上調400-500元/噸,在紡紗即期利潤縮小、虧損面不斷擴大的形勢下,一些棉紗線累庫率不高、現金流相對充裕的紡企試探性上調棉紗線出廠報價,幅度多在100-200元/噸,以緩解原料上漲對企業接單、排單的不利影響,但大部分中小棉紡廠棉紗報價并未進行調整,維持在5月上中旬水平。
徐州某6萬錠紗廠表示,雖然棉花期現、棉紗期貨盤面價格等接連上漲,但紗廠對棉紗出廠報價上調均非常謹慎,一方面5月份以來廣東、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織造企業開機率不斷下調(淡季到來,終端紡服新增內需、溯源訂單不足),棉紗線詢價、提貨積極性不高,逆勢上調紗價導致訂單流失;另一方面作為“蓄水池”的棉紗貿易商庫存水平雖然普遍不高,但考慮到美方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狀況難以改變,再加上受紅海海運危機的影響,中歐、中美航線海運費暴漲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貿易商囤貨、補庫的意愿比較低,紗價盲目上調或使貿易商采購進一步推遲。
從調查來看,由于5月上旬以來,CF2409合約盤面價格跌至15000-15500元/噸區間,部分紡企在相對低位點價、“后點價”拿貨,棉紗成本較2-4月有較為明顯的回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棉紗上漲較原料上漲滯后的壓力。另外,中小紡企4、5月份通過限產、減產、轉產混紡紗及差異化紗線等手段降低棉紗線庫存持續上升的風險。很顯然,5-7月“保生產、保開機率、保就業”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