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成纖維產能不斷擴增,而作為合成纖維中最大的品類滌綸產能增速保持7%以上,但進入2024年以后,滌綸長絲產能增速開始放緩,與此同時,下游織造產能卻仍在不斷擴張,需求不斷增長,滌綸長絲或進入景氣周期。
滌絲產能五年高位
近年來,我國滌綸長絲產能規模持續擴大,根據數據,2023年,國內滌綸長絲產能為4316萬噸。2019年以來以桐昆、新鳳鳴為代表的龍頭公司在國內民營大煉化投產高峰期背景下大幅擴充產能,國內滌綸長絲產能快速增長,尤其是近兩年將新增840萬噸產能。其中2019年新增380萬噸、2020年新增227萬噸、2021年新增244萬噸、2022年新增393萬噸,2023年新增467萬噸。過去五年累計投產1500余萬噸,期間落后產能及政策因素影響退出產能200余萬噸,產能復合增速依舊維持7.6%高位。
根據中國化纖協會統計,2023年化纖產量為6872萬噸,同比增長8.5%。其中, 萊賽爾纖維產量33.6萬噸,同比大幅增加138.3%;氨綸產量96萬噸,同比增加11.6%;滌綸產量5702萬噸,同比增加8.7%。
與上一輪擴產周期不同之處在于,最近這一輪新投產裝置以差異化直紡產能為主,國內六家聚酯龍頭在新增產能中占比達到九成以上,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行業同時也是龍頭上市公司的CR6(桐昆、恒逸、盛虹、恒力、榮盛、新鳳鳴)在聚酯產業鏈基本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且龍頭企業基本包攬整個行業的新增產能,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強。
24年凈新增產能或為負
隨著近些年滌綸長絲行業高速擴產進入尾聲,未來三年行業新增產能大幅放緩。
根據百川盈孚統計,未來三年預計僅有181萬噸左右新增產能,占總產能的不足4%。預計2024年長絲行業新增產能僅為90萬噸。
在滌綸長絲產能快速增長的同時,老舊、落后產能也在不斷淘汰,2021年淘汰120萬噸、2022年淘汰175萬噸,2023年淘汰101萬噸。
若考慮到現有部分產能搬遷、落后產能進一步出清等情況,則預計2024年實際凈新增產能或為負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9.80%,但是從實際新增產能來看,2023年仍是集中投放期,化纖行業產能慣性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下降,意味著化纖行業本輪擴產周期結束,未來一段時間,行業新增產能壓力將有所緩解。
下游消費增長拉動長絲需求
據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長絲織造行業織機規模達到92.7萬臺,其中噴水織機85.5萬臺,同比增長11.04%。2023年全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總產量達到631億米,同比增長6.05%。
1-3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長9.9%,增速加快0.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4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業投資同比增長12.4%。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14%。1-3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51597億元,同比增長0.5%。
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17到2023年,我國滌綸長絲產需持續增長,產量復合增速達6.03%,需求復合增速達4.93%,2022年受下游紡織服裝需求下滑影響,滌綸長絲消費量同比減少9.44%,也是近12年來首次負增長。隨著下游紡織服裝行業需求復蘇,滌綸長絲的需求增速也大幅回升,預計2024年滌綸長絲的需求增速回升到10%以上。
下游加彈設備持續增加,根據化纖信息網統計,繼2021和2022年每年新增近2000臺之后,2023年新增加彈設備約1100臺至25380臺,同比增長4.5%。織造方面,繼2022年綜合織機銷量下滑之后,2023年下半年綜合織機銷量已開始大幅回升,加彈設備的持續增加以及綜合織機的銷量回升有效的消化了滌綸長絲的新增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