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纖集團生產車間里,一束束白色原絲通過收絲機卷繞成筒,經過氧化、碳化等多道工序后,全身呈現出閃亮的黑色光澤。這里生產的就是新材料之“王”——碳纖維。
“來,猜猜這束碳纖維有多少根?”吉林化纖集團國興碳纖維公司碳化二車間技術員陳佳琪手拿一根黑色“帶子”,遞給記者。外觀上看,這束碳纖維比一根鞋帶寬不了多少。
1000?3000?記者連續兩次沒猜對,陳佳琪揭開了答案:“這束碳纖維總共有35000根,也就是行業規格上35K,1K就是1000根。”他用手一捻,碳纖維的絲束分散開來,“每一根的直徑,大約是頭發絲的1/10。”
站在車間的氧化爐邊,看著原絲由白變黑,記者從陳佳琪口中知道了碳纖維何以被譽為“黑色黃金”:
——碳纖維的用途有多大?它比鋼的強度大、比鋁的質量輕,可用于新能源裝備、汽車輕量化、航空航天等領域;
——碳纖維的“能耐”有多強?記者手中吉林化纖生產的35K碳纖維,只要兩根就可以拉動4.3噸重的叉車;
——碳纖維的附加值有多高?普通纖維產品出廠價,一般是按“噸”計;碳纖維的出廠價,則是按“公斤”計。
作為一家傳統紡織企業,吉林化纖卻早已謀劃轉型升級,開拓碳纖維這片“藍海”。
2006年10月,吉林化纖開始研發碳纖維原絲,由企業技術人員和高校專家組成的碳纖維創新團隊,自主設計實驗裝置,通過70余項技術改進、設備改造和上百次反復試驗,在2007年4月生產出第一批碳纖維原絲。
“寧可黑發變白發,也要把白絲變黑絲”,這句十幾年前的標語,在吉林化纖車間內依然隨處可見。當年,為了盡快實現碳纖維量產,吉林化纖研發人員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幾乎天天扎在實驗室和生產現場。
2008年1月,吉林化纖生產出100軸共500千克碳纖維原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2011年9月,建成投產5000噸碳纖維原絲項目,實現規模化生產;2013年起,吉林化纖加大科研力度,向“高精尖”的碳絲方向沖刺;2022年11月18日,吉林化纖12000噸碳纖維項目第一條碳化線開車成功,擁有8項技術專利……
至今,吉林化纖累計投入數十億元進行技術革新,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碳纖維產能規模已經成為中國第一。
“推動企業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就是壯大我們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小君告訴記者,吉林化纖將在小絲束碳纖維領域堅持高品質、多元化,在大絲束碳纖維領域針對工業化、民用化應用加強研發,從工藝、管理等環節降低成本,開拓更多碳纖維應用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吉林化纖在碳纖維領域開辟了全新發展之路,那么人造絲、腈綸纖維、竹纖維等傳統產品的“看家本領”又如何呢?
——答案是“全球第一”。
時至今日,吉林化纖人造絲產能8萬噸/年,占全球的31%;腈綸纖維產能38萬噸/年,占全球的32%;竹纖維產能15萬噸/年,是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企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造絲、竹纖維、腈綸纖維生產基地。
驚人成績的背后,是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產業升級相融合帶來的巨大蛻變。
在企業的產品陳列室,記者開始了第二次“猜謎”。吉林化纖集團股份公司副經理孔玉影隨手拿起一個人造絲卷筒,“猜猜這種產品,我們能做到最長多少米無接頭、無斷點?”
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孔玉影很快解開了“謎底”,“我手中的卷筒重量3.9公斤,是一根線纏成的。我們能做到最長60萬米無接頭、無斷點。”
近年來,吉林化纖提出“四化”戰略,即人造絲堅持優質化升級、竹纖維堅持聯盟化發展、腈綸纖維堅持規模化基礎上的差別化調整、碳纖維堅持產業鏈一體化推進,通過連續開展創新攻關,解決細分產品領域發展瓶頸,牢牢鞏固了國內龍頭地位。
在人造絲領域,企業通過“勻質化”“細旦化”“大型化”“連續化”升級,自身生產效率提高30%,帶動下游織造效率提高20%,實現了大型化產品在國內高端梭織領域的不可替代;在竹纖維領域,企業旗下產品進入世界知名品牌環保原料供應商C級名錄,銷量同比增長33%;在腈綸纖維領域,將可紡性攻關、棉紡升級深度融合,棉紡銷量同比增長32.68%,全年逆勢實現產銷率超100%……
創新驅動、科技興企、全鏈發展,讓60年歷史吉林化纖持續迸發“年輕”活力,獲評“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今年3月起,企業每月都有項目開車投產,釋放產能。與此同時,全年還將謀劃續建、新建14個項目,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力爭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410億元。
新成果持續轉化,新項目不斷落地,新業態不斷孵化。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吉林化纖實現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自立自強,闖出了一片廣闊新天地,引領著更完備、更強大的產業鏈條,奔赴“吉林織造”的錦繡前程。
記者手記:
全省傳統產業向新而行的大潮中,吉林化纖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典范。
在新材料領域,吉林化纖及早布局謀劃,敏銳地發現碳纖維產業“藍海”,以強大韌性堅定戰略方向,打造技術優勢,實現行業領先;在傳統紡織領域,吉林化纖“先立后破”,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將自身優勢產品推向了“一覽眾山小”的全球第一。
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發展新質生產力并非簡單地以“新”換“舊”,而是兼顧當前與長遠,先立后破。吉林化纖憑借強大的創新驅動力,在“新”與“舊”兩大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實現了對行業甚至自身的不斷超越,不僅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也為全省同類企業“立”與“破”提供了良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