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多數紡織產品價格走弱,其中棉紡行業在淡季氛圍下,紡企對原料采購的需求降低,化纖市場各產品也表現一般。
棉花價格小幅反彈
11月底,國內籽棉交售進入收尾階段,隨著鄭棉和現貨價格不斷下跌,北疆部分棉區加工企業減收、停收引發囤棉大戶和合作社的擔憂,月底全疆籽棉收購價繼續下滑。棉花供應端維持寬松狀態,下游純棉紗市場也呈現冷清氛圍,庫存壓力不斷攀升,利潤維持虧損狀態,減停產現象較多。
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均價14795元/噸,較前周下跌382元/噸,跌幅2.5%;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市場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均價16355元/噸,較前周下跌279元/噸,跌幅1.7%。國內紡織市場明年春季訂單表現不佳,大中型棉紗貿易商加大低支紗拋貨力度,在國內棉花價格反彈后,棉紗價格有所企穩。但受海外消費持續黯淡影響,外紗市場需求疲軟,價格小幅下跌。
消耗庫存多觀望為主旋律
化纖市場各產品也表現一般。國內氨綸市場行情偏弱運行,原料純MDI市場國產貨源偏緊,開工負荷在67%左右,進口貨源陸續到港,下游按需采購,華東地區國產貨源現貨主流商談21200-21400元/噸電匯桶裝自提,較月初下跌500-600元/噸。成本支撐力度不足,下游采購持續性不夠,觀望情緒較濃,對于未來市場多持謹慎心態,行業信心不足,預計12月氨綸價格仍將維持弱勢。
上下利空之下,11月國內滌綸短纖市場行情震蕩下行。紡企普遍反饋紗線滯銷,產品庫存持續增加,小幅降價去庫仍為主旋律。滌綸長絲市場下游剛需支撐力度尚可,帶動價格小幅回暖,當前江浙地區主流滌綸長絲工廠出貨意向積極。預計12月初,滌綸長絲工廠或保利潤為主,價格溫和上調,但隨著需求走弱價格存在下行可能性。
粘膠短纖原料溶解漿價格堅挺,成本端支撐較強,但下游剛需謹慎采購為主,上下游分化博弈,導致價格重心窄幅下行。廠商局部商談優惠增加,特別是部分中低端廠家,整體工廠執行前期訂單發貨為主,新單成交稀少。市場普遍認為春節前難有好轉,或存在進一步下跌可能,多觀望等待消耗庫存為主。
在這樣的行情下,11月底,染廠打破僵局,也讓大家看到一絲希望。染廠爆倉了,據了解,爆倉原因是480尼絲紡和310尼絲紡進倉數量驟然增加,車間內難以負荷。尼絲紡是制作羽絨服等秋冬服飾的理想面料,隨著氣溫斷崖式下降,無論是實體服裝店還是線上銷售平臺,羽絨服已是熱賣單品。由于市場前期多以觀望,企業入庫意愿較弱,隨著終端生產的需求,部分面料開始供不應求,面料價格自然隨之上漲。
觀望情緒濃厚
從行業來看,1—10月,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2%。規模以上企業紗、布、服裝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2%、4.2%、10.1%,化纖產量同比增長8.8%。出口方面,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457億美元,同比下降9.2%,其中10月當月出口230億美元,同比下降4.8%。綜合上述,隨著紡織市場逐漸進入淡季,需求端進一步萎縮,預計12月份紡織原料價格仍將弱勢運行。在往年,每到這個節點,織造企業大多會準備囤點原料到開年后開工使用,由于近幾年公共衛生因素、原料價格波動頻繁以及市場行情走淡,織造企業這一習慣逐漸消失,目前來看織造企業似乎還沒有囤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