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成為抗疫物資和口罩生產的重要原料,加上原料BDO在限塑令頒布后下游需求激增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前兩年氨綸40D價格曾一度沖破80000元/噸大關。
而到了2022年初,氨綸40D主流報價跌到了58000-62000元/噸,7月末,氨綸40D出廠價只有36000元/噸,與年初相比價格近乎腰斬,低迷的需求也拖累了氨綸上市企業的表現,下面一起來盤點下氨綸企業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
泰和新材:凈利同比降33.83%
8月29日晚間,泰和新材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2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9.52億元,同比下滑8.19%;歸母凈利潤2.91億元,同比下滑33.83%;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2022年上半年,氨綸下游需求市場低迷,而新增產能持續釋放,導致價格大幅下跌,同時原料價格持續高位,公司氨綸板塊盈利情況出現大幅下滑。
華峰化學:凈利同降37.81%
8月4日晚,華峰化學發布2022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38億元,同比增長7.31%;實現歸母凈利潤23.95億元,同比下降37.81%。
其中化學纖維產品(氨綸)的營業收入為56.03億元,同比下降8.79%;毛利率為19.08%,同比下降29.29個百分點。
華峰化學相關人士表示:“紡織服裝需求不行使得氨綸市場景氣度不行,己二酸的下游需求也不行,多種因素綜合一起導致業績下降。
新鄉化纖:凈利同比降98.72%
8月11日晚間,新鄉化纖披露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9.64億元,同比下降3.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2.24萬元,同比下降98.72%;扣非凈利潤虧損752.65萬元,同比盈轉虧。
新鄉化纖主營產品為氨綸和粘膠長絲,其中今年上半年氨綸實現營收24.4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61.75%,同比下降12.59%;毛利率為10.06%,同比下降30.91%。
新鄉化纖相關人士表示:在受疫情影響需求不旺的大環境下,盡管有多種提高盈利能力的措施,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但公司依然看好氨綸未來前景,定增項目按計劃進行,整個行業依然有擴產計劃。
南京化纖:凈利同比降146.59%
8月25日,南京化纖發布2022年中期報告全文。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南京化纖實現營收 2.70億元,同比增長4.87%;凈利潤-6314.90萬元,同比下降157.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07.45萬元,同比下降146.59%。
近期新上氨綸項目
8月15日,神木市與山東信發集團能源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180億元的神信煤炭分質高效轉化及BDO下游精深加工循環經濟項目。其中包括40萬噸/年氨綸裝置。
8月8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與泰光產業株式會社在寧夏銀川市簽訂《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韓國泰光產業年產10.8萬噸差別化氨綸項目正式落地寧夏。
7月25日,道恩集團與新疆阿克蘇沙雅縣成功簽約年產10萬噸1,4-丁二醇(BDO)項目,其中包括年產10萬噸氨綸項目。
6月30日,由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永盈新材料年產80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一期工程在南充經開區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330億元,其中包括30萬噸/年氨綸裝置。
6月28日,由杭州青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年產15000噸高性能氨綸有機更新項目開工!
6月12日,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控股子公司華峰重慶氨綸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0萬噸/年差別化氨綸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已于2020年6月投產,二期于2021年8月調試,目前已正式投產。至此,華峰化學氨綸總產能將達到22.5萬噸/年。
5月20日,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3.8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高品質超細旦氨綸纖維項目三期工程。
2022年5月,寧夏冠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及上游配套產業鏈項目在寧夏石嘴山平羅縣正式啟動。一期項目包括12萬噸/年氨綸裝置,二期項目包括18萬噸/年氨綸裝置。
4月6日,新鄉化纖舉行年產10萬噸超細旦氨綸二期項目(年產3萬噸氨綸)投產暨三期項目(年產4萬噸氨綸)開工儀式。
2月14日,福建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政府與廈門力隆氨綸有限公司簽訂力隆氨綸生產項目協議。預計總投資65億元。項目分三期建設,共計建設2條PTG生產裝置和8條氨綸生產線及配套生產裝置。
2022年氨綸市場走勢分析
展望2022年,氨綸行業或逐步從2021年的高景氣周期逐步轉入調整周期,主要的驅動力來自于供應的增加,若部分企業的儲備產能全部達產,則行業可能面臨供大于求的壓力。而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氨綸行業或將進入薄利時期。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總經濟師、氨綸分會常務副會長李增俊表示:“不管在什么樣的市場形勢下,大家始終要調整好心態,要不斷提升品質和管理,提高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降成本。如果兩家企業是同樣的產品品質和產量規模,但一家企業的技術如果沒有提升,生產成本偏高,那么其競爭優勢肯定就會被削弱。”李增俊強調,“氨綸行業的發展,歸根到底,要依賴原材料和生產技術的創新。總之,大家要練好內功,這才是保持長久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