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在漲,庫存在累,新品滯后,訂單萎縮……紡織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行情難題。
消費指數下降 紡織訂單萎縮
紡織行業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每年都有兩批人在城門口相遇,互相罵了對方一句:“傻瓜!”然后朝相反的方向前進。
今年的紡織行情,相比往年,熱度有所下降。作為紡織行業的C位——服裝,已經從簡單的保暖遮體升級為美觀認知。
在豆瓣“穿的衣服會影響人做的決定”的話題下,不少網友表示,外在形象會讓自己不自覺以形象改變自己的處世方式。
網友西涼河醋魚發帖表示:生活里,如果穿了睡衣,披頭散發在家,即使打算要趕deadline,給自己的感覺也好像是打算躺尸。而如果是穿得很干練,再綁好頭發,即使不出門,也感覺自己好像隨時準備在職場上大殺四方了。
然而隨著國民消費信心指數的下降,服裝這種附加功能顯得沒有那么迫切,市場上銷售情況也趨于冷靜。
位于輕紡城市場的璦彩紡織負責人吳女士,說:“今天的銷售量不比往年,主要因素是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頻發,造成商場的銷量明顯減少,服裝廠不敢備貨。”因此,璦彩紡織把工作重心放在2023年新款的開發和備貨上,期待明年行情轉暖。
停產裁員,紡織寒冬要來了嗎?
今年的接單氣氛的確呈現出斷斷續續的情況,生產空窗期多,印染廠的開機情況也反映出了這一事實。尤其如今是傳統淡季,訂單下達有限,后期這類空窗期或會更多。
“今年的訂單比往年少了很多,量也小。”位于輕紡城市場的譽迎紡織負責人趙女士表示。同時趙女士也也反應,不少合作的廠家都有停工裁員的現象,趙女士說,其實很早之前面料就不需要大批量生產了,但是還是有人做,所以庫存堆積,資金壓制,從而導致新產品滯后,最終指向停產裁員。
一位小型貿易公司的老板說道:“今年以來沒多少訂單,沒有新單,都是常年在做的翻單,但數量也不多。”當問及今年各項成本增加的情況下,貴公司是如何應對的,老板給出的答案是裁員!“原料價格我們無法控制,運費一時半會也降不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工人工資成本。活少一個跟單就夠了,活多了再招,靈活變動嘛。”
位于柯橋華舍的施盛化纖負責人黃女士也表示,之前一直從她們家拿貨的紡織廠也停產了,老板還調侃自己:“咸年停話波照,今年停話廢波照賊夠。”(紹興話,意思是前幾年停產丟人,今年停產不丟人了。)
小微企業在人員的控制上的確比較靈活,并且成本也能有效控制。但對于中上企業來說,降低人員成本并不是一個簡單且可行的策略。但企業若面臨成本危機時,也只能無奈裁員停產。
沒有永遠的黑暗,也沒有永遠的淡季。等到行情回暖,我們城里舉杯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