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宗商品之母和“工業血液”,石油價格一暴漲,全球大部分經濟體都受不了。最近,國際油價就迎來了新一輪的暴漲。
雖然此次奧密克戎的出現,一度將國際油價砸出了個大坑——單日價格暴跌近13%。然而此后不久,國際油價又掉頭向上,不斷創下多年新高。截至20號,過去1個月里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已經暴漲近23%,而美國WTI原油則暴漲近25%。
對于這種情況,以美國為首的高通脹國家,目前也很頭疼。為何呢?因為石油可以說關系到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在石油漲價迅猛的情況下,大家的生活成本也會明顯上升。更何況美國還是汽車大國,因此油價一漲,通脹肯定就上來了。
為了把油價壓下去,美國也沒少花心思。首選的方法就是對歐佩克+施壓,要求該組織增產。不過,就算目前的油價跟去年年初相比已經接近翻倍,但是歐佩克+卻說什么也不肯額外增產。該組織給出的理由就是,如果貿然增產,那么未來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不過,雖然歐佩克+不增產可以推高油價,讓成員國通過石油出口獲得更多利潤,但是這么做難道就沒有什么風險嗎?如果全球只有歐佩克+能產油,那自然沒有什么風險。問題是,事實并非如此。
目前來看,由于歐佩克+不愿意額外增產,該組織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受到其他國家的“蠶食”。最新消息顯示,行業知情人士表示,雖然印度的年度原油進口量有所上漲,但是來自歐佩克的石油占比卻降到了13年來最低水平。
從具體的數據上看,去年印度的石油進口量同比增長3.9%,達到每日420萬桶,不過還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來自歐佩克的石油占比降至70%。有朋友要問了,這個比例也挺高了吧?
是挺高的,如果不告訴你歐佩克石油曾在印度進口石油中占比高達87%的話。2008年,歐佩克石油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巔峰,如今降至70%,其實已經暴跌近20%了。
那么,究竟是哪些國家在搶占這個市場呢?外媒數據顯示,美國和加拿大可能是歐佩克在這個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中,美國對印度石油出口占印度進口的7.3%,而加拿大的占比則為2.7%。
跟歐佩克的份額相比,這個比重似乎不值一提。不過要知道,去年同期美國和加拿大石油在印度的市場份額才分別達到5.5%和0.7%。因此,目前的市場份額其實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了。
如果歐佩克+遲遲不愿額外增產,那么可能確實可以借助高油價抽全球經濟的“血”,但是也不排除美國頁巖油大幅增產,并跟該組織爭奪全球市場。如果美加等國繼續在全球搶占歐佩克+的市場,難保歐佩克+不會對增產一事松口。
最后,你覺得美加拿下全球更多石油市場是一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