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據海關統計,2021年9月我國進口棉花約7萬噸,環比大幅減少22.2%,同比則減少近三分之二。2021年1-9月我國進口棉花185萬噸,同比增加32.2%(平均每個月進口量20.5萬噸,遠遠高于9月份)。據了解,9月份美棉、印度棉、巴西棉的進口量仍位列三甲,但澳棉的占比有所擴大。
9月分我國棉花進口大幅萎縮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買家“踏空”行情。9月中旬前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持續在92-95美分/磅盤整,國內棉紡企業、貿易商92美分/磅以上執行ON-CALL點價合同的意愿不強(期待90美分/磅甚至88美分/磅以下的進口機會到來);9月下旬盤面短暫觸及88.95美分/磅低點后迅速反彈,連續向上突破并超過110美分,買家大面積“踏空”行情,錯失建倉港口保稅棉、清關棉的機會。
二是紡企棉花庫存處于中高位。截至9月底,大部分手握1%關稅、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的規模以上紡企原料庫存比較充足,并不急于拿貨。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截至9月初,被抽樣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約為37.9天(含到港進口棉數量),同比增加1.0天。推算全國棉花工業庫存約88.2萬噸,同比增加24.6%。
三是40萬噸加工貿易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不好用”。2021年國家發放了70萬噸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其中只有30萬噸不限貿易方式進口,非國營、加工貿易40萬噸滑準關稅配額對于棉紡廠而言幫助不大,而棉花貿易商而言則被排除在外。
四是由于2021年下半年海運費大幅上漲,美國、巴西等港口貨物積壓嚴重,進而影響到棉花裝船、發運,導致部分棉花采購合同被迫延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