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美國會參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劃,該計劃已于3月9日美眾議院重新審議和投票通過。3月8日,國內鄭棉日K線收陽,除此之外,3月2日至今的幾個交易日里,鄭棉持續收陰,截止上周三收盤,累計跌幅達1250元/噸,重回春節前價格。從長期基本面來看,在防疫取得重大進展以及宏觀氛圍寬松的背景下,棉紡下游需求恢復良好。在基本面以及宏觀面沒有較大不利變化的情況下,鄭棉繼續向下的空間較為有限。
面積預期改變
據2月中旬美國展望論壇報告預計,2021/2022年美國棉花實播面積基本不變。2月份,ICE期貨12月合約累計上漲8.55%,達到84.33美分/磅,使棉花成為2月份表現最搶眼的農產品。因此,市場認為,2021年美國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會高于USDA展望論壇預測的1200萬英畝。
國內方面,2020年12月,據中國棉花協會12月份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植棉意向面積同比減少2.17%,其中新疆棉農植棉意向減少0.85%。隨著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的進一步走高,植棉意向有所上升。據新疆發改委專項調查匯總顯示,預計2021年新疆棉花預計戶均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1.45%。
3月美農報告整體中性偏多
從美農3月份的報告上來看,數據利多。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估調減18萬噸,其中,美國棉花單產下降導致總產調減5.5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預估調增5.5萬噸,主要增量來自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地區;全球棉花期末庫存調減24.9萬噸,主要受益于印度、巴西、美國和巴西期末庫存調減。其中,美國主要因產量下降導致期末庫存量預估調減2.2萬噸;印度因出口預估調增導致期末庫存預估下降15.2萬噸;巴西因產量下降導致期末庫存預估下滑11萬噸。
本月美農報告維持中國供需預估與上個月不變。
美農報告發布當日,ICE期棉跌停。上周二,ICE棉花期貨暴跌3美分到4美分不等,在美農報告發布之前,期棉就已經暴跌3美分左右。市場分析,美農報告利多以及美國政府1.9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利好基本完全釋放,投機盤以及持倉進行了調整導致。ICE美棉從2月底開始高位回落,連續合約從最高95.6美分/磅下探至85美分左右。
國內下游需求恢復良好
2020年三季度,國內棉紡PMI數值創近年同期最高位,這一旺季現象在今年1月份繼續保持。據有關數據顯示,1月份棉紡PMI為60.18,為近年同期最高位,較去年同比增加10個百分點,較過去三年同期均值高13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今年前兩個月,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依然樂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額為461.9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其制品出口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增長60.8%,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240.5億美元,同比增長50%。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物流基本沒有阻隔,各用工單位員工準時返崗率較高。一方面,紗線和坯布下游需求良好,另一方面,人員到位到崗充足,紗廠和布廠開工率迅速上升。截止上周,紗線和坯布開工負荷指數已上升至64.4和65.2,分別較2周前上升3.8和11.2個百分點,處于近年較高位置。因下游需求良好,產成品走貨順暢,庫存維持低位。截止上周,紗線和坯布庫存指數分別為8.5天和17.7天,處于近年較低位置。
內外棉價差超輪入標準
春節過后,國內棉花期貨價格迅速上漲,帶動棉花現貨價格走高。節后首個交易日至2月底,鄭棉主力合約約漲幅1000元/噸,328棉花現貨價格指數漲幅500元/噸左右。在此期間,CotlookA指數呈震蕩走勢,ICE美棉連續合約先漲后跌。步調的不一致導致國內外棉花價差在此期間有較大幅度的回升。328棉花價格指數與進口棉花(M)價格指數滑準稅港口提貨價的價差從-60元/噸快速拉升至960元/噸,迄今維持該位置震蕩;1%關稅下價差從90元/噸一躍漲至1200元/噸左右。
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政部公告(2020年第2號)中公布的國內外棉花價差計算公式計算,3月10日,國內外棉花價差為1850元/噸,連續三個交易日高于800元/噸,棉花輪入暫無法啟動。根據公告,本輪棉花輪入時間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國家法定工作日。
棉花長期基本面暫無不利變化;國內外期棉價格快速拉升后疊加利多出盡,價格回落顯著。目前,國內外棉紡下游需求恢復良好,對棉價有較強支撐,走跌空間受限。另外,本半球將陸續進入種植期,天氣的變化或將再次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