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浙、廣東等地部分織布廠和棉紗貿易商反饋,11月下旬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產地棉紗內外盤報價均小幅上漲,下游買家詢價、看貨有所回升,但實際成交起色并不大,仍以“少量、多批”提貨為主,其中C21、C26S、C32S高配包漂棉紗出貨尚能差強人意,而OE紗、C8S-C16S賽絡紡及印度32S及以上精梳紗無論船貨、保稅還是清關紗交投延續“不溫不火”的行情。
寧波某進口企業表示,由于印巴12/1/2月船期棉紗報價堅挺且不穩定,再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訂及為期4天的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因此貿易企業對越南紗、印尼紗、泰國紗、馬來西亞紗等的采購積極性偏強,對印度32S以下支數棉紗的替代性越來越強;另外,從幾家大型貿易商的報價、庫存來看,10、11月份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棉紗抵港、清關數量持續增加,主要是C32、C40S棉紗,紗線配棉等級、品質的穩定性及一致性比較不錯,對32S及以上越南紗、印度紗的銷售沖擊加大。
從調查來看,受11中下旬國產棉紗報價觸頂回落(各輕紡市場、中間商棉紗報價下調幅度稍大,而紗廠跟降空間偏窄),但內外盤進口紗報價不僅沒有隨人民幣值、終端訂單缺乏可持續性等的影響回落,反而企穩偏強,因此內外棉紗價差持續收窄并且“倒掛”100-300元/噸。
業內分析,造成近期進口棉紗“易漲難跌”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個:一是10/11月份以來受新冠疫情、中東局勢緊張加劇等多因素影響,不僅貨物海運費連續較大幅度上漲,而且港口集裝箱非常緊張;二是疫苗接種進度比較理想、美國大選水落石出及對美國政府強經濟刺激方案推出的預期等利好;再加上巴基斯坦、印度棉花產量及品質下滑及巴西主產區干旱少雨等基本面支撐,ICE主力合約上75美分/磅、78美分/磅的希望大增;三是油價估值重心上移,對股市、大宗商品期貨的支撐顯而易見。如果OPEC+大會達成至少推遲2—3個月以上增產、美國經濟數據的持續向好,原油期貨或加快反彈;四是在CCI大規模收購且不斷上調2019/20年度棉花輪出銷售基準價的前提下,印度國內棉價高位運行;而巴基斯坦紗廠大量簽約采購美棉、巴西棉、西非棉,也推高了棉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