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來,ICE棉花期貨繼續走強,12月合約已攀升到65美分左右,但價格上漲并非基本面的推動,而是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刺激股市和期貨上漲帶來的結果。只要鈔票源源不斷進入各大市場,投資者對做空都會比較謹慎。
棉價上漲和當前的全球疫情完全是背道而馳。雖然美國的失業率首次跌至10%以下,但全球經濟衰退仍是鐵打的事實,而且歐洲的第二波疫情眼看就要來了,全球經濟形勢不會在短時間內改善。
棉花價格之所以這么堅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棉對中國的出口沒有停止,其實中國進口這么多棉花并不是必須的,主要是為了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這對棉花市場的支撐力度非常大。
最近兩個月,印度CCI積極銷售庫存棉,主要是賣給了棉商,目前已累計銷售大約600萬包,新舊棉花都有,現庫存大約在500萬包的樣子。隨著庫存的大量消化,最近幾周CCI上調了競賣價格,放慢了銷售節奏。由于季風雨非常活躍,今年產量預計達到3500萬包。
從需求方面看,服裝訂單已開始增多,零售商開始為年底銷售做準備。隨著紗線生產的恢復,棉花需求開始進一步增強,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棉花價格持續上漲。巴西棉的基差大幅下調,在各大市場的銷售都不錯,尤其是中國和孟加拉國。西非棉基差也下調不少,銷售也有改觀。如果棉花價格繼續上漲,預計這些產地的基差將繼續下跌。
最近幾周,北半球棉花產量方面有新的動向。西非的馬里面積大減,預計下年度產量不足10萬噸,而本年度則接近30萬噸。巴基斯坦的持續降雨導致產量下降到650萬包,低于幾個月前預測的750萬包,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
隨著新棉逐漸上市,各國現貨價格的上漲會遇到阻力。最近一周,美棉在印度的價格上漲,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價格小幅下跌。ICE期貨也從近期的高點回撤,顯示出短期市場上行突破的動力不足。
盡管如此,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推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金融市場很容易再出現一波上漲行情。目前,美國股市已經飆至足夠高的水平,投資者有可能考慮轉移到商品市場。
除此之外,還有幾件事會影響ICE期貨的走勢。一是11月份的美國總統大選,二是中美關系,三是全球第二波新冠疫情。不過,各國政府似乎都樂意大量印鈔解決,避免經濟衰退。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商品期貨就會順從量化寬松政策給價格帶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