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美股開啟反彈之路,截至目前道瓊斯工業指數反彈幅度高達40%。盡管、基金、多頭炒作東南棉區或將遭熱帶風暴“伯莎”的侵襲及主產棉區得州天氣干旱,且2020年印度植棉面積下降“板上釘釘”、又面臨新一輪沙漠蝗災的嚴重威脅,但ICE棉花期貨在眾多利好因素的加持下仍未能突破60美分/磅關口,一些棉花貿易企業、投機商信心、看多追漲情緒有些動搖。
從技術面看,4月份以來ICE主力合約盤面價格底部持續振蕩上行,可謂“行的穩,漲的實”。另外,歐美疫情斷續緩解,經濟、貿易、運輸、生產等重啟引發的利好正逐漸顯現(沿海地區部分外貿、紡服企業反映歐美、日韓訂單較3、4月份明顯恢復);再加上全球主產棉區天氣炒作,從非洲到東南亞糧食危機因蟲災、干旱等而持續擴大,因此業內判斷ICE主力合約打開60美分/磅關口只是時間問題,但短期55-60美分/磅廂仍是多空鏖戰、爭奪的關鍵。
為什么近期ICE上試60美分/磅“屢敗屢戰”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中美貿易、政治關系局勢趨緊。從新冠疫情“污名化”中國,美國聯合多國對華索賠、對華為及其它中國高科技企業下“黑手”、美國一些政客叫囂中美經濟“脫鉤”,到國家推出“港版國安法”,美國政客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并威脅制裁,因此中國關系的不穩定、嬗變導致ICE及其它大宗商品期貨價格隨波逐流、方向不明;
二是受疫情沖擊,全球不僅貿易及零售業大幅下滑,而且裁員、失業率驟增,2020年全球棉花供給、消費的天平嚴重傾斜。USDA月報中關于中國、東南亞等各國本年度棉花消費顯然存在浮夸、不真實的成份,后期繼續大幅調整的概率大;
三是2019/20年度印度棉低價傾銷及各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也是阻擊ICE上破60美分/磅的因素。目前,即期印度棉報價低于同品質6/7月船期美棉2.5-3美分/磅,低于巴西棉3-4美分/磅;而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匯率持續大幅貶值,棉花出口競爭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