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顯示,截止到2020年1月7日,國內現貨市場3128B級皮棉均價為13754元/噸,較1月1價格上漲403元/噸,漲幅3.02%,同比去年下跌9.85%。
期棉價格大漲,重新站上萬四關口。1月7日,鄭棉主力合約2005合約收盤價14215元/噸,較1月2日價格上漲240元/噸。1月6日,ICE期貨3月合約報每磅70.04美分,較1月2日價格上漲77美分。
自2019年10月開始,國內皮棉現貨進入反彈階段,棉價近3個月漲幅高達9.26%。2019年二三季度棉市遇冷,新棉產量預計良好,期間國內輪出儲備棉,全球棉花消費下滑,貿易格局緊張加劇,全球棉花年末庫存創近10年新高等利空籠罩,棉價大幅下跌。進入10月,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商談火熱進行中,同時天氣原因,新棉產量與全球棉花庫存調減的刺激下,市場信心有所提振,棉價緩慢上行。臨近貿易協議簽署,市場看漲為主流,棉價維持漲勢。
據生意社價格監測顯示,截止到2020年1月7日,山東地區32S針織用純棉紗均價為22040元/噸,較月初上漲0.55%,同比下跌10.13%。2019年,紗廠如“沙場”,訂單下滑,紗價難守。
去庫存是廠商年底不變的主題,趁著棉花價格上漲階段,恰是賣紗的好時候。正因如此,只有現貨較少的廠商上調了售價,庫存多者報價穩定。年低紗價難漲,棉價帶不動。一方面,紗廠的庫存有待消化,其成本低于目前水平,促銷與漲價效應相抵。二是貿易場景多變,多數紡織廠、軋花廠表態不囤積,成交還可有優惠,以回籠資金的目的去庫存。
生意社分析師認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臨近,紡織出口有望迎來轉機。棉價持續上漲反映出市場樂觀心態,但年底訂單減少,謹防棉價叫好不叫座,慎重追高。首先,棉花供給不成問題;其次棉紗追漲慢,春節前大漲的可能性低,最終還是要關注下游消費的復蘇。短期市場多看漲,預計棉價延續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