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意社價格數據監測,截止至10月27日,1.2D*38mm粘膠短纖國內市場出廠均價為11100元/噸,環比上漲0.40%,漲幅達56元/噸;同比下跌27.29%,跌幅4166元/噸。大廠報價在11100-11500元/噸,實際成交與報價相差較大,實際成交在10500-10800元/噸。
上游國內棉短絨價格大多維持穩定,局部下跌。進口短絨價格偏低,廠家采購國產短絨謹慎,此外下游工廠開機率較低,市場成交量有限,均打壓國產短絨價格,但內地油廠因環保停機,或限制其回落空間,山東省質量較好棉短絨價格在3700-3800元/噸,局部較上周下跌50元/噸;山西省質量較好報價4200元/噸,有價無市;江西省價報至3800元/噸,局部低價3500元/噸,持平,有價無市。預計棉短絨或穩中偏弱整理。
下游30S人棉紗山東地區出廠均價為16500元/噸,環比下跌1.93%,跌幅325元/噸;同比下跌18.94%,跌幅高達3855元/噸。中端市場報價15000-16000元/噸,高端市場報價16000-16800元/噸。近期雖然仍處于金九銀十的旺季,但是部分紗線的銷量已經在逐漸減少,原因如下:第一,國內外服裝、織造企業以低利潤、短單為主;第二,東南亞紗廠基本采購低品質的紗線,無法達到中國紡織廠的要求,導致訂單減少;第三,紗線的價格基本穩定,紡企還是以去庫存為主,維持日常生產,原料按需采購,訂單量減少。
綜上所述,生意社分析師認為,上游棉短絨大多數維持穩定,局部下跌。下游人棉紗在金九銀十的旺季,銷量卻已經悄然下跌。粘膠市場在堅挺運行,實際訂單成交效果不佳,加之阜寧、吉林等裝置重啟以及恒天海龍裝載本月底全部停車,適度緩解業者的心態,主流大廠的減產,粘短廠家適度上調報價,實際執行相對較為困難,在下游采購沒有明顯偏暖的情況下,粘膠市場價格仍然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