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簡稱中棉行協,下同)跟蹤數據顯示,5月與4月相比,棉紡織企業產銷形勢出現較明顯下滑,產成品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原料:價格快速下跌 采購繼續放緩
原料中原棉采購量環比下降3.51%,5月國內標準級棉花月均價環比下降4.4%,截至6月中旬價格跌破14000元/噸,儲備棉成交20.3萬噸,單日成交率由投放第一周時的100%逐步下滑;原棉中進口棉采購量環比下降18.21%,國際棉花價格環比跌幅8%,當月全國進口原棉約21萬噸。
原料中非棉纖維采購量環比下降1.6%。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價格持續下跌,5月累計跌幅每噸1000元左右,月均價環比分別下降8%和4.7%,截至6月中旬價格分別跌至7500元/噸和11000元/噸。
2019年5月跟蹤數據顯示,棉紡織企業的原料庫存環比下降5.19%。棉花、滌綸短纖、粘膠短纖三類主要原料價格的快速下跌,導致紡企的原料庫存承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市場進入淡季,原料需求處于低位,原料價格呈現持續下跌態勢且未見止跌跡象,價格走勢不明朗,紡企連續兩個月下調庫存,以規避后期的貶值風險。
生產:紗布累計產量同比降幅有所擴大
跟蹤企業數據顯示,棉紡織企業生產形勢有所放緩,從累計同比情況看,1-5月紗產量累計同比下降4.8%,降幅較上月擴大4.5個百分點;布產量累計同比下降5.57%,降幅較上月擴大3.4個百分點。5月紗產量、布產量環比繼續下降,降幅與上月基本持平。整體看,純棉類產品的表現較上月進一步下滑,差異化產品相對好于常規產品。
據調研了解,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影響,5月以來下游訂單同比大幅減少,部分企業減幅達到兩位數。為保持一定的開工率,保證資金的流動性,防止員工流失,部分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支紗比重,這也是導致產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截至5月底,跟蹤企業中開機不足的紡紗企業占比70%以上,織布企業占比60%以上;紡紗、織造設備利用率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1-5月生產用電量累計同比下降2.7%。據了解,部分企業調整班次,減少工作時長,或選擇周末放假。
銷售:產銷率同比下降 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5月,紗銷售量累計同比下降8.67%,降幅較上月擴大4.8個百分點,布銷售量累計同比下降5.71%,降幅較上月擴大3.8個百分點。5月,紗、布銷售量環比分別下降5.07%和2.66%。截至5月底,紗布產品產銷率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1-5月銷售收入自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從價格方面看,5月純棉類、化纖短纖類紗、布產品價格均環比下降,降幅在2%~5%之間,紗線類產品價格下調500~1000元/噸,盡管價格快速下跌,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上下游信心受到較大影響,觀望情緒濃厚,銷售情況仍不樂觀。
截至5月底,紗、布庫存環比分別增加9.23%、5.51%,增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跟蹤企業中,紗、布產品庫存環比增加的企業占比70%以上。在訂單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維持正常開工,部分紡企增加常規產品,導致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較多企業產成品庫存在40~60天。
集群: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5月,集群企業生產放緩,跟蹤集群企業平均開工率在85%左右,低于上月。集群內企業數量同比微減,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有所下降。
跟蹤集群紗產能、產量及布產量同比下降,布產能同比增長。1~5月,跟蹤集群紡紗產能同比下降1.2%,各類紗線產量累計同比下降5.9%;織機數量同比增長1.8%;布產量累計同比下降13.9%。
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集群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累計同比均下降。1~5月集群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累計同比分別下降2.2%和9.8%,其中規上企業同比分別下降1.4%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