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滌綸長絲,終于在上周末集中爆發了。產銷量直線上升,周末部分企業產銷高達300%、400%、600%、750%、1000%、1200%、甚至2000%,去庫存化效果顯著。下游織造企業采購積極性高漲,這一波采購高潮一直延續至周一,交易日內江浙地區直紡滌綸長絲平均產銷在300%附近,個別高達1000%。
然而往年滌絲市場產銷暴增,推動滌絲持續上漲的現象不少,不過今年卻比往年差異了許多。今年以來,銷售暖流難以持久,和上幾次行情兩日游一樣,滌綸長絲產銷爆發三日后,市場恐將再一次回歸平淡。
說漲就漲,聚酯工廠一向如此任性,但這一次其實也有存在一定的基礎,自去年月同期以來,聚酯產品價格均處于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乙二醇,降幅高達41.94%、PX降幅為16.45%、POY150D降幅為16.18%,其余的原材料價格也呈現了大幅度下滑趨勢。
對比去年4月后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漲幅高達70%來看,今年以來的聚酯原料已經走出了漲價神壇,而目前的價格正處于歷年來的低位。
雖然目前原料低價可接受,但今時不同往日,聚酯原料下跌的預期卻一直在,自三月恒力石化投產以來,PX的弱勢格局也基本確定,在成本上PTA的支撐已經不復存在。加上自從5月13日中美貿易關系再度進入緊張階段以來,聚酯產業鏈便更是陷入了相對低迷的狀態。加上目前PTA還有較大的加工費存在,導致整個產業鏈對后市預期較差。
因此即使在低原料庫存的背景下,產業鏈的操作都太保守了。
當然,答案不僅僅在于原料價格的接受度,企業更在意下游產品的訂單。今年受宏觀面偏空影響,織造終端產品運行偏弱,大幅度對原料拖累。隨著淡季行情進一步深入,無論是面料還是加彈市場都將迎接成本上漲、需求萎縮的壓力,產業鏈“吃不飽”現狀正在日益凸顯。
根據本平臺早前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市面上60%的企業加彈機都在5臺以下,這種小微型加彈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本身就差,加上坯布庫存高導致滌絲銷售不理想,加彈企業的銷售受到直接的打擊。上游原料價格下跌,企業都在按需購買,囤貨意識偏弱,影響開機率。
據了解,目前近6成的加彈企業開機率在80%以下,江蘇太倉的加彈企業停工狀態相對嚴重,部分小微型加彈廠(3臺及以下)已經暫停生產。
而從織造工廠情況來看,經過這幾日買買買后,目前坯布面料銷售局面仍難打開,動銷產品較少,尤其是常規面料如滌塔夫、春亞紡之類占據著大量的市場份額產品的銷售更是艱難,導致了織造企業庫存的不斷走高,實際上近期的聚酯工廠熱賣已經造成了原料庫存轉嫁到了織造企業身上,目前看來并沒有有效傳導至終端。
而整個產業鏈矛盾的癥結在于織造工廠中原料與織造庫存的雙升,接下來這波操作之后相信對原料購買欲望越發寡淡,原料庫存再也不能轉嫁給織造了。因此預計,接下來庫存上漲的情況將會與日俱增。
而另一方面,目前產業鏈都在寄希望于終端訂單的好轉,但悲催的是,而據最近的消息顯示,美國將大部分中國輸出紡織品列入了3000億清單內,包括了成品服裝。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編號60-63章的紡織出口金額1905.7億美元左右,其中對美出口415.8億美元,占比21.8%。據美國進出口數據顯示,同樣編號的紡織進口中,自中國進口金額占比達到36.3%。由此,若該加稅措施付諸實施,對中國的紡織出口將造成巨大影響,但對美國的紡織品消費影響或更為顯著。可想而知,如若沒有重大突發利好的出現,終端訂單依舊負重前行。
但值得慶幸的是,經歷近日促銷后,滌綸長絲平均庫存下降4-7天,個別企業促銷力度大,庫存下降十余天,企業庫存壓力得以緩解。聚酯工廠得以喘息的同時,將在新一波的累庫周期內再次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