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產業鏈詳細利潤情況來看,粘膠短纖價格自2015年觸底反彈以來,在2016年利潤得到釋放,但持續時間僅1年有余便再度呈現負利狀態,目前按7000元/噸加工費核算,粘膠短纖平均每噸虧損高達千元以上。
人棉紗行業利潤是自2018年粘膠短纖震蕩區間收窄下,整體盈利開始轉好,若按當日成本核算,2018年人棉紗R30S現金流較2017年增600%以上。縱然目前市場重心出現下滑,但當前人棉紗多數型號盈利水平依舊可觀。詳細見下表。
單位:元/噸
型號 均價 盤面加工費
R30S(環錠) 18000 5150
R40S(環錠) 20000 7150
R45S(環錠) 20750 7900
R40S(賽絡) 20500 7650
R40S(緊賽) 21600 8750
R30S(渦流) 18500 5650
R30S(氣流) 17050 4200
春節前R45S類坯布成交走俏,部分織造廠甚至捂盤惜售,價格累積出現0.3元/米上調,節節后45S類坯布訂單成交依舊良好,高密地區織機轉產增加R45S類坯布生產,繼續帶動帶動R45S紗暢銷,甚至帶動長樂紡紗企業轉產為此品種生產。但坯布供應的增加以及節前價格的過快提升,坯布高價無法延續,R45S類坯布價格下滑0.1元/米,但依舊保持0.3元/米附近的盈利水平。
因此就目前粘膠短纖產業鏈盈利情況來看,呈現三角形形態,產業鏈利潤水平集中在下游。造成此番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有幾點,首先,2017年下半年粘膠短纖價格因投產預期的存在而極速下滑,人棉紗多數持有原料庫存狀態下造成虧損,因此對于原料采購節奏開始明顯趨于謹慎。其次,2018年粘膠短纖行業產能新增明顯,但2018年人棉純紡紗暢銷品種有限,高密等地紡紗企業調產為TR紗類產品生產,對于粘膠短纖消耗降低。最后,2019年仍有50萬噸/年以上產能計劃投產,造成業者對粘膠短纖行業持有較強偏空預期,因此帶動產業利潤向下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