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期間,全國注冊紡紗企業數目同比均呈現增長狀態,2016年供給側改革開始,紡紗新增注冊企業開始大幅下滑,直至到2018年,紡紗新增注冊企業同比下滑60.09%。2019年,供給側改革持續,紡紗新增企業仍或有限,企業繼續向著規模化、產業鏈化程度發展。
圖1
原料方面:紡紗用化學纖維占比增加
全國紡紗用纖維自2016年-2018年開始大幅增長, 2018年預估紡紗用纖維總量為1936萬噸,其中棉纖維占比39%,滌綸短纖(原生+再生)占比32 %,粘膠纖維占18%。與2014相比,天然纖維在紡紗領域占比下滑1個百分點,而粘膠纖維增加1.66百分點,滌綸短纖增加0.78百分點。
圖2
紡紗用主要纖維當中,滌綸短纖及粘膠短纖占比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棉花消費量受限
2017/18年度儲備棉輪出拍賣結束,共計成交251萬噸,剩余儲備棉數量在276萬噸,因此市場人士對儲備棉輪入存在預期,但相關分析師認為,收儲存在刺激棉價上漲可能,不利于保護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因此預計輪入可能性較小,而輪換可能性較大。
2018年滌綸短纖及粘膠短纖大幅擴能
2018年滌綸短纖及粘膠短纖均迎來擴能高峰期,其中粘膠短纖累計新增產能77萬噸/年,滌綸短纖新增產能66萬噸/年。考慮2019年仍有98萬噸/年的滌綸短纖產能計劃投放,而粘膠短纖新增產能僅有17萬噸,后期滌綸短纖在棉紡領域的占比或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