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連續實行拋儲政策的第三年,也是中國棉花產業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去庫存接近尾聲的一年。這一年棉花走勢可圈可點,五月份開始棉花市場結束橫盤寬幅震蕩格局,強勢上漲;滑準稅配額政策調控后,價格趨穩;國儲棉輪出延至九月底,新舊棉無縫銜接;中美貿易摩擦,跌宕起伏。站在新一年的時間節點上,全球經濟大幅震蕩,中美貿易關系,微妙而敏感,棉花市場發展引人關注。
1月3日,由張家港棉花商會和華泰期貨主辦,中國華芳集團、江蘇棟國進出口有限公司、江蘇易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張家港保稅區中融物流有限公司、江蘇錦晟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的“2019中國棉花(張家港)論壇”在張家港市舉行,來自期貨公司、棉花貿易公司、交易市場、紡織企業的各方人士400余人探討新的一年棉花市場發展趨勢與風險控制。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棉花市場
路易達孚(中國)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對中美貿易摩擦下美棉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他說,中美貿易摩擦目前看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都有達成和解的愿望。雖然美國股市現在下跌,但從2017年情況看,美國經濟還是表現不錯,從就業、企業盈利等指標看都很好,特別是減稅措施對企業和國民都是利好。中國經濟也在平穩發展,中美關系前景可期,但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那種狀況。目前,中國已經開始購買美國大豆、玉米、大米等農產品,但還沒有購買新的美棉,未來也不排除增加購買美棉。陳濤認為,農產品可能已經進入牛市的初期,未來走牛只是時間問題,目前國儲棉已經不多,美棉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未來市場走勢還要看國家拋儲變化。美棉三絲少,質量高,別的國家很難替代,希望中美達成協議,避免貿易沖突。
睿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愛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棉花的影響只是局部和暫時的,此消會彼長,中國需求減少的部份會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改變不了全球棉花的供求關系。按目前美棉的報價加25%的關稅,進口到國內的棉花成本已經達到20000多元,與國內棉花價格倒掛,如果從巴西、澳洲和印度進口,第一,它們沒有上百萬噸的出口供應量。第二,即便有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因此,目前棉花的內外嚴重倒掛是不可持續的。2017年5月以來中國大幅減少了美棉訂單,預計美棉合同將被澳棉取代,印度棉由于進口成本低廉等優勢,也成為中國進口棉花的一個較好選擇。巴西棉出口可能轉向中國,而美棉出口目的地將從中國轉向巴西。中國近年來進口棉花累計100萬噸左右,進口美棉僅占全部進口的10%。中美貿易摩擦會在短期加劇棉花供應緊張的格局,但從長期看,貿易摩擦對棉花市場的影響有限,全球棉花供需格局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印度棉花引關注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印度棉也引起人們關注。印度企業代表、瑞嘉棉業總經理朱根生介紹了印度棉花市場的情況。他說,干旱導致2018/19年度棉花單產降低,由于季風推遲,特別是古吉拉特季風推遲約兩周,導致種植推遲,2017年印度產棉區降雨大幅低于正常水平,9月后降雨極少,棉花生長受到很大影響,對第二第三批采摘影響更大。由于印度50%的棉田無灌溉,拉低了平均單產。截至2018年12月底,新棉上市量1170萬包,198.9萬噸,和17/18年度基本持平。在印度國內消費方面,棉花主產邦積極出臺紡織扶持政策,紡織產能進一步擴大。全印度紗錠數約5000萬,另有約80萬頭的氣流紡。紗線出口數量增加,紡織服裝出口增加,市場份額擴大。
棉紗期貨規則有所變化
作為國計民生的物資和紡織的最重要原料,棉花上市已經14年了,對于企業避免風險起到了很大作用。鄭州商品交易所市場服務部高級經理衛煌陽介紹了棉花期貨市場新變化。他說,國儲調控進入新時代,棉花供需形勢更為復雜,國家儲備棉庫存臨近安全線,儲備棉調控進入新模式。2017年9月正式啟用新疆棉花期貨交割庫,運行效果顯著,新疆倉庫高度服務新疆棉產業參與期貨市場。棉紗期貨也已經上市,紡紗企業在買進棉花期貨的同時,可以賣出棉紗期貨,完成套利操作,從而鎖定經營兩端風險。衛煌陽透露,棉紗期貨規則正在修改,預計今年2月發布。優化規則體現在擴大交割范圍,適時推出棉紗期貨倉庫交割;優化棉紗期貨質量指標體系,增強期貨價格指向性;縮短倉單有效期,提高質量保障;啟用新的異纖檢驗辦法,提高了檢驗效率。
進口棉質量下降
據統計,2018年張家港海關共受理檢驗檢疫進口棉花446批,重量11.6萬噸,貨值金額2.3億美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批次、重量與貨值金額分別增長了20.2%、14.9%、27.8%。張家港棉花進口量約占全國進口量的9%,約占全省進口量的34%,列江蘇省第一。
2018年棉花進口出現增長,張家港海關專家分析認為,一是隨著我國儲備棉規模下降的預期,國內棉花使用存在供需矛盾,促使進口棉花增加;二是隨著國內紡織業供側給改革的深入以及貨幣匯率波動影響,進口棉花貿易機會相應增加;三是紡紗配棉及產品結構需求的"無三絲"、長絨棉等棉花品種對進口棉花仍存在很大的依賴度,也促使國內企業進口符合其紡紗要求的棉花。
然而,2018年度張家港地區進口棉花總體質量情況總體有所下降。主要是進口占比五成的美國和印度棉花質量相對較差,從數據上決定了張家港地區進口棉花質量情況。其次,貝寧、多哥、科特迪瓦等非洲棉花到貨質量出現了較大波動,非洲棉花的等級和長度指標不符合率上升,特別是長度指標的不符合率較往年有大幅度上升。一向以品質優良、一致性好著稱的澳大利亞棉花,到貨的棉花的品級和長度指標不符合率同比有所上升。且質量相對穩定的烏茲別克斯坦棉花進口量同期相比大幅減少。
在進口棉花到貨重量方面,與2017年相比短重情況變差。經現場檢驗發現,超過81.4%的進口批次出現短重問題,總體平均短重率為0.95%,與2017年同期的0.66%相比所上升,最高短重率達4.31%(印度棉花),僅該批印度棉花短重率超過3%。短重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2017年以來國際棉花貿易不景氣,受各方面原因影響,國際棉花價格波動較大,造成在棉花價格要向上走時,部分棉花貿易商因利益而少交貨,導致棉花出現重量短少情況增多。2017年張家港地區進口棉花發生重量短少批次同比有所增加,前年是73.0%的進口批次出現重量短少。2017年主要進口國別美國和印度棉花的重量短少率都高于總體平均水平。
來自華泰長城資本有限公司、河南同舟棉業公司、江蘇易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專家還就場外期權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棉花企業套期保值、易棉購平臺推介等內容進行了演講。龍頭企業的代表還就中美貿易摩擦對棉花的影響、棉花產業鏈企業如何進行企業風險控制、棉花期貨價格、場外期權等話題進行了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