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2019年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定調為堅持穩定發展為主,其主線就是“五個堅持六個穩”。在市場上,要繼續拉動內需,同時資金流通方面繼續“脫虛向實”,以此來提高GDP等宏觀經濟數據的含金量。
紡織業作為我國傳統制造業的一部分,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基本實現了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化發展的轉型,產品也基本實現了由產量較高到質量較高的高質量發展。原料方面,通過2018年的發展,非棉纖維的占比已經明顯多于棉纖維,且紡制非棉纖維的企業數量以及規模化仍呈現上升趨勢。而在非棉纖維紗線中,以粘膠短纖作為原料的人棉紗產業近幾年發展速度則更為迅速,其紡織設備與工藝得到較大幅度提升,且產量也在2016年與棉纖維基本做到平分市場的格局。
01 2019年原料供應情況分析
通過2016-2018年的發展,行業對人棉紗的關注度已經越來越高了。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1)2015-2018年粘膠短纖市場關注度較高,一些目光長遠的市場人員將視野延續至下游人棉紗產業;2)2017年開始,人棉紗與棉紗相比,人棉紗噸盈利能力比棉紗要高;3)人棉紗生產設備及工藝在2015-2018年進步較快,帶動了市場上閑散資金投資這一領域;4)由于粘膠短纖是工業化產品,較棉花質量穩定,吸引了部分紡棉的企業轉型至人棉紗產業;5)粘膠短纖與其他非棉類纖維或者棉花等混紡開發產品的工藝技術較為成熟,且人棉類混紡紗應用領域較為寬泛,可以做成仿麻、仿毛等紗線,從而將粘膠短纖應用領域拓寬至毛紡產業。基于上述五點,粘膠短纖與人棉紗兩種產品越來越被市場認可,同時因為關注度高,市場的波動情況也較2015年前要活躍得多。
通過2018年粘膠短纖行業整合發展,其產能規模約475萬噸。產能規模達到4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某外資集團,合計產能91萬噸;唐山三友集團,合計產能75萬噸;中泰化學,合計產能66萬噸;澳洋健康,合計產能44萬噸。2018年,丹東化纖6萬噸產能徹底退出歷史舞臺。2018年纖維素纖維具體產能情況詳見表1。
2018年萊賽爾纖維中國產能規模為6萬噸,分別為: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3萬噸;保定天鵝1.5萬噸;山東英利1.5萬噸。
2019年,粘膠短纖產能增長情況總體表現穩中有降。從全國環保政策以及各地方戰略發展布局看,產能與2018年相比,呈現縮減狀態。
主要原因有:1)各地的環保政策將繼續從嚴,部分單線產能小于3萬噸規模的生產線可能會進一步退出;2)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粘膠短纖行業內企業幾乎無一幸免進入虧損階段;3)化工輔料價格居高不下,且供應量有限,粘膠短纖行業內多數企業進行了限產措施,如果這一狀態在2019年不能得到解決,那么部分生產線由于成本過高,將主動退出粘膠短纖生產序列。故從環保、行業利潤率、企業毛利、生產資料等角度看,2019年粘膠短纖產量縮減屬于大概率事件,使得人棉紗產業的主要原料粘膠短纖在供應端出現緊張。
萊賽爾纖維方面,2019年開始則有望迎來產能擴張。根據業內一些機構統計,2019年可能開始進入項目建設周期的產能約有30~50萬噸。這些新的萊賽爾纖維產能主要來源于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保定天鵝、江蘇金榮泰、唐山三友等規劃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在2019-2020年建設完成且達產,則標志著我國的萊賽爾纖維產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期階段,屆時這些產能的釋放將使得我國萊賽爾紗線企業在購買原料時擁有更多的選擇性。
02 人棉紗產地格局分析
從地域分布情況看,新疆、福建、江蘇、浙江、河南等省已經成為我國人棉紗主要產地。2018年中國人棉紗產地分布,見表2。
經過2015-2018年的發展,我國人棉紗集中度最高的省為江蘇省,合計年產量約為100萬噸附近。江蘇省人棉紗集中分布情況主要有:蘇北以徐州沛縣為主,年產人棉紗量約為28萬噸,紡紗設備與工藝以環錠紡為主,但通過2015-2018年的發展,該地區也出現了賽絡紡與緊密賽絡紡等設備。蘇南蘇中主要分布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南通、太倉、張家港等長江沿岸的城市,紡紗設備主要以環錠紡為主,配有一定數量的賽絡紡設備,這一部分城市的人棉紗生產企業主要成立于2000年附近,有些甚至更早,比如南通大生等企業其歷史較為較遠;另一部分生產基地主要以吳江的盛澤地區為主,盛澤地區為渦流紡人棉紗生產集中地區之一,根據一些資料顯示,全國渦流紡設備將近1/3的量集中于盛澤一帶。渦流紡是日本村田開發的一種紡紗設備以及工藝,特點為生產效率較高。
目前我國人棉紗生產量第二大省是福建省,據粗略統計,年產量在72萬噸附近。福建人棉紗產業發展于2008年金融危機中期,通過10年的集中力量發展,目前福建地區擁有渦流紡、賽絡紡、環錠紡等紡紗設備。從2018-2020年該省的一些項目進展情況看,紡制人棉紗的項目仍有投產,預計至2020年,福建省的人棉紗年產量將有望超過江蘇省,變成中國紡制人棉紗第一大省。
我國新疆人棉紗產業在2013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主要標志是中泰化學在庫爾勒富麗達園區建立紡織產業園區,引入富麗震綸等一批優質的紡紗企業入駐。以此為起點,新疆人棉紗企業通過5年的時間,已經發展成為年產40~45萬噸的人棉紗基地。但受制于新疆當地沒有優質的粘膠短纖原料,其產品的工藝主要以氣流紡、環錠紡傳統紡織工藝為主。從紗線規格上看,主要以40S以下為主。但隨著疆內粘膠短纖工廠的生產工藝不斷提高以及使用的原料漿粕品質不斷提升,預計不出兩年,疆內將有較優質的粘膠短纖原料,屆時新疆的人棉紗產品質量將有望迎來進一步提高。
至2018年,浙江省人棉紗產量以60萬噸在全國排名第三。但由于2022年浙江杭州要舉辦亞運會,2018年開始,浙江省對杭州附近的相關產業進行調整,人棉紗、印染等行業受影響較大,尤其是蕭山區境內以及周邊的部分人棉紗企業,已經著手退出產業或者搬遷工廠事宜,預計在2019年,蕭山以及周邊地區的人棉紗產業可能呈現逐步萎縮狀態。故2018年蕭山地區作為傳統的粘膠短纖價格變化策源地的作用正在下降。
從2016-2018年山東與河南的人棉紗產業發展格局看,其境內的人棉紗產業正在呈現逐步萎縮狀態。主要原因有:1)當地基礎物價,比如電費較沛縣、新疆等地區要高;2)用人成本方面看,山東高密、河南新鄉等傳統紡織基地的人工工資已經在整個行業內屬于較高水準;3)本地區外的人棉紗不斷侵蝕本地人棉紗企業的市場,且在部分時間點,本地區的人棉紗成本較外地進來的人棉紗銷售價格還要高企,形成倒掛。
綜上所述,從人棉紗產地分布結構與未來發展潛力看,江蘇、福建、新疆三個省在未來的兩年內,仍將有望保持強勁的發展趨勢;但浙江、河南、山東三個省,則可能因為本地的產業政策而轉型,或者因為成本、設備更新換代率不高等,呈現弱勢衰減趨勢。
03 人棉紗產品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人棉紗產品按照紡紗工藝來分,可以分為:氣流紡人棉紗、渦流紡人棉紗、環錠紡人棉紗、賽絡紡人棉紗、緊密賽絡紡人棉紗;而后再配各種不同的支數規格,從而構建了人棉紗產品格局體系。
以賽絡紡40S人棉紗、緊賽40S人棉紗、渦流紡40S人棉紗、環錠紡40S人棉紗的2018年市場運行記錄為基礎,構建2018年上述四個品種人棉紗40S市場價格走勢圖,見下圖。
圖丨2018年各品種人棉紗40S市場價格走勢圖(元/噸)
由圖可以看出,緊賽40S人棉紗的價格在所有品種中,表現最為堅挺。這主要是因為緊賽40S人棉紗設備較少,同時工藝以及單耗方面較大,且選用的粘膠短纖原料也是屬于粘膠短纖中的高端產品。所以,緊賽40S人棉紗在2018年表現出很難被其他紗線替代的現象,其價格漲跌,雖然表現出與其他品種的紗線同起同落,但相對于其他三種人棉紗,其市場地位基本保持獨立性。
渦流紡40S人棉紗,在整個2018年度,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銷售格局。2018年第一季度,因為渦流紡40S人棉紗價格較環錠紡40S人棉紗價格要低200~400元/噸,從而使得客戶傾向于使用渦流紡40S人棉紗的產品。隨著該品種的使用量在第一季度被放大,造成了庫存出清,且下游對于渦流紡40S人棉紗的需求在4月仍未表現出趨于平淡的情況下,渦流紡40S人棉紗價格在4-5月出現了價格與環錠紡40S人棉紗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
進入5月下旬后,因為渦流紡40S人棉紗與環錠紡40S人棉紗市場價格比較相近,市場開始對這兩個品種進行重新定位。進入6月后,市場在人棉紗的使用量上開始偏好于環錠紡40S人棉紗,從而使得該品種出現了短暫的量價高峰期。但隨著渦流紡40S人棉紗在6-7月表現出平穩,最終使得市場對于價格較低的渦流紡40S人棉紗再次產生了使用偏好。其中一個表現就是,進入8月后,市場上渦流紡40S人棉紗一貨難求,從8月上旬至9月上旬,其價格上漲近2000元/噸,一時間渦流紡40S人棉紗與賽絡紡40S人棉紗價格表現出很接近,從而使得市場直接將賽絡紡40S的需求給爆發出來。
從2018年人棉紗市場各品種價格走勢情況來看,下游市場對于紗線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價格要素上。而價格表現較為活躍的品種主要表現在渦流紡人棉紗。以渦流紡40S人棉紗市場價格走勢為例,其上半年的價格在幾個紗線品種中,表現出價格最低的一面。但是到了下半年,如果除去緊賽人棉紗,渦流紡人棉紗則表現得很強勢。這也間接出現目前市場上活躍度以及市場彈性空間最大的產品,即渦流紡人棉紗。
造成這種產品格局分布的主要因素有:1)目前我國渦流紡設備有限,且原料基本以粘膠短纖與滌綸短纖為主,很少有能夠直接紡棉的渦流紡設備;而根據一些機構的統計,目前我國渦流紡設備數量僅在1800~2000臺;2)2018年環錠紡40S人棉紗表現出一定的價格堅挺,主要是因為2015-2018年,環錠紡人棉紗出現了一些分化,市場上純粹做人棉紗的較少,多數企業開始進行T/R紗、包芯紗等產品生產,客觀上使得環錠紡人棉紗減少;3)賽絡紡以及緊密賽絡紡人棉紗價格之所以高企,主要因為紡紗工藝復雜,以及對粘膠短纖使用的原料等級要求高;4)下游在某些產品的使用上,如果風格選定的情況下,對于人棉紗的選擇,則是價格因素占主要地位,一段時間內,如果一個品種的價格相對較低,那么將有可能迎來量能上的增加。
04 變局中尋求市場重新定局
從2018年人棉紗市場運行情況可以看出,整個2018年度,人棉紗各個產品之間雖然某些時間段內表現出價格走勢不一,或者成交量有高有低,但進入2018年第四季度后,受制于粘膠短纖市場價格下跌,各個品種的人棉紗均出現了800~1000元/噸的跌幅,且包括相對高端的緊密賽絡紡人棉紗也出現了下跌格局。
這種現象的出現,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棉紗產業中的各個產品,在2018年沒有出現像2016-2017年度的包芯紗那樣的強勢產品。在2017-2018年,整個人棉紗市場均表現出各個品種之間的互相替換,而這種替換主要表現在一個時間段內哪個品種價格低就能夠跑量的現象。這充分暴露出人棉紗產業對于產品開發的局限性,也體現出目前整個人棉紗產業下游正在遭遇沒有主流產品進行市場定位的尷尬局面。在整個2018年度,從粘膠短纖工廠至人棉紗工廠,均在市場價格波動下行的變局中尋求定局,不斷地推出一些差別化產品,已讓市場在包芯紗走弱的情況下,找出新的紗線品種,但2018年已過,目前整個產業并沒有出現一種或者幾種爆款品種。
2019年,整個人棉紗產業將在上述這種變局中,通過2018年年末的下游坯布打樣,有望尋求出新的人棉紗產品,打破2018年整個產業的尷尬局面。目前市場上已經開始緊俏的品種主要有:環錠紡50S~60S人棉紗、渦流紡45S~50S人棉紗,以及一些混紡類的人棉紗,比如T/R 50/50 45S紗線。目前這些紗線,將有望在2019年迎來量能上的爆發,同時也將化解自2017年年末以來,包芯紗不再熱銷之后,市場一直迷茫,找不到定局產品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