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人妖自慰出精,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a片性麻豆,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不卡蜜垫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情  > 專家點評  > 華信期貨2018棉花年報:基本面與宏觀面相博弈 未來棉價可期

華信期貨2018棉花年報:基本面與宏觀面相博弈 未來棉價可期

2018-12-27 09:13:23 來源:華信期貨 作者:李福泉

2018年是中國連續實行拋儲政策的第三年,也是中國棉花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去庫存接近尾聲的一年,同時也是現有世界經濟貿易格局遭遇重大挑戰的一年。經過連續三年拋儲,國家儲備棉庫存由前期的一千余萬噸到現在僅剩265萬噸,作為熨平國內供需缺口、穩定國內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當前的儲備棉庫存數量已經略顯寒酸。在棉花產不足需、預期向好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開啟并逐漸升級,國內棉價的核心邏輯由遠期供應不足逐漸轉向預期消費降低,同時外圍原油等大宗商品持續下跌,帶動棉價重心逐步走低。當前來看,由于國內新疆棉花直補政策,相較其他作物,種植棉花的經濟效益相對穩定,且新疆地區面積增幅有限,國內新疆棉花產量也基本持穩,國內產銷缺口預期將長期存在,這使得鄭棉市場長期保持正向市場格局。

  回顧2018年鄭棉的整體走勢,鄭棉價格在2018年5月中旬一舉突破之前長達一年之久的14800-16000元/噸的橫盤寬幅震蕩格局,強勢上漲并在6月初突破19000元/噸,隨后持續大幅下跌,回落至當前15000元/噸附近水平一線。當前來看,棉花市場存在以下幾個焦點問題:第一、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使得整體商品市場由牛轉熊,外圍商品價格對棉花價格的影響加大;第二,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導致下游消費信心不足,紡織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庫存不斷累積拖累棉價;第三,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增強,進口棉價格上漲成為國內棉價的重要支撐;第四,環保政策不斷加碼,替代品生產環保成本增加,同時新疆種植面積接近飽和,國內棉花產量不足成為常態。第五,新疆交割庫設立后,倉單注冊量連創新高,倉單抵押、質押融資更加便利,鄭棉倉單金融屬性增強,注冊倉單量維持高位將成為常態。

  針對2018年棉花市場的基本情況,結合2019年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回顧2018年市場的基本概況,分析展望2019年可能出現的變數,以期能幫助大家對新年度棉花市場的發展有較為清晰的認識,為棉花生產商、貿易商、紡織企業、下游布廠及投資機構提供決策依據,利用日趨完善的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市場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同時為投資者梳理棉花產業所處環境,尋求2019年棉花市場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

  一、2018年國內外棉花市場回顧

  1、2018年全球棉花市場回顧

  2018年棉價一改2017年度區間內寬幅震蕩的行情,在2018年度走出一波大起大落,波瀾壯闊的行情,上半年在美棉On-call訂單高位回落、3月合約結束軟逼倉后小幅走低,而后在美國干旱天氣炒作下開始走強,5月中旬中國資金炒作新疆出苗期大風后美棉隨之大漲,后期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全球商品市場由牛轉熊的宏觀大氛圍下,棉價重心持續走低。基于此,我們將2018年國際棉價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圖一:2018年ICE期棉與CotlookA指數走勢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第一階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中旬,區間震蕩為主

  美國前期種植意向調查顯示,美國棉農植棉意愿增強,同時12月底On-call訂單回落,年底軟逼倉結束,美棉高位回落,重回75-85美分/磅區間震蕩。

  第二階段:2018年3月中旬-2018年6月中旬,棉價大幅上漲

  伴隨美國棉區持續干旱,同時市場預期中國將從國際市場輪入棉花,并受中國棉價大漲帶動,ICE期棉價格開始上漲。其中中美貿易摩擦開始顯現,但并未引起市場關注,ICE期棉加速上漲逼近95美分/磅的近年最高位。

  第三階段:2018年6月中旬至今,棉價高位回落

  2018年6月15日,美國公布了將加征25%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清單,中國隨后反制,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缺乏中國買家的美棉價格開始走低,ICE期棉回落。盡管在9月底在美國連續颶風的影響下,棉價小幅反彈,但油價暴跌帶動的商品整體走弱拖累棉價,ICE期棉重回75-84美分/磅的震蕩區間運行。

  2、2018年中國棉花市場回顧

  圖二、2018年ZCE棉花期貨主力價格與CCI3128B指數走勢對比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第一階段:2018年1月-2018年5月,銷售壓力壓制棉價

  2018年初新棉棉花大幅增產至500萬噸之上,超出市場預期,銷售壓力凸顯,加之3月份儲備棉輪出開始,鄭棉在現貨壓力下弱勢震蕩,鄭棉延續2017年14800-15500元/噸的區間弱勢震蕩態勢。

  第二階段:2018年5月-6月中旬,市場炒作天氣鄭棉飆漲

  2018年5月新疆棉花在出苗期連接遭遇大風天氣,市場擔憂新棉產量下降,同時國家儲備棉降至低位后市場看漲遠月棉價,資金大量進入造成棉價飆漲,鄭棉價格一度突破19000元/噸達到19250元/噸的近三年高點。

  第三階段:2018年6月中旬至今,看空消費下棉價大跌

  2018年6月中旬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市場擔憂紡織服裝出口降低影響棉花消費,同時多數調研機構調研顯示前期大風幾乎對新棉產量沒有影響,且大都預期新年度新疆棉花產量繼續增加,疊加后期商品暴跌帶動,棉價大幅下跌,回落至當前15200元/噸一線水平。

  二、2018/19年度棉花供需格局偏緊

  1、USDA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1)全球棉花產、供、消、存

圖三:全球棉花產銷存與價格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USDA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較上年度減少107.9萬噸,消費量較上年度增加51.2萬噸,產不足需159.1萬噸,全球期末庫存減少156.8萬噸至1593.5萬噸,進出口量小幅增長至908.5萬噸。

  中國在2018年8、9月份,即本年度開始的前兩個月累計拋儲73.5萬噸,算上這部分新增供應,本年度仍有85.6萬噸的供需缺口。而考慮到中國儲備棉已經連續三年進行輪出,當前儲備棉庫存偏低的情況下,中國有可能將開始輪入操作。假設中國輪入50萬噸棉花作為儲備庫存,本年度實際供需缺口約135.6萬噸。按照USDA公布的數據來看,本年度棉花產不足需、全球庫存下降基本確定,棉花供應偏緊,遠月棉價可期。若中國繼續執行儲備棉輪出政策,則增加兩百余萬噸儲備棉供應后,原本98.7萬噸的供需缺口將變為一百余萬噸的供應過剩,因此,今年中國的儲備棉政策仍是影響棉價走勢的關鍵因素。但中國本年度大概率將不再進行儲備棉輪出,產不足需就成為本年度棉花基本面的主旋律,在預期消費變化不大的大前提下,未來棉價可期。

  2)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

  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與棉花價格高度負相關,即庫存消費比越高,則表明棉花庫存越大,棉花價格就越低;反之,庫存消費比越低,棉花價格就越高。

  圖四: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USDA供需平衡表顯示,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由上一年度的65.21%,下降至58.26%,居于近十年偏低水平。但如果扣除中國國儲情況,18/19年度按不輪出計算,全球流通庫存消費比將由2017/18年度的52.48%下降至2018/19年度的47.55%,這必將刺激全球棉價上漲,因此2018/19年度全球棉價重心預期繼續上移。

  3)中國以外地區期末庫存及庫存消費比

  圖五:中國以外地區棉花庫存及庫存消費比變化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扣除中國因素后,中國以外地區產量較上年度減少97.1萬噸至1997.4萬噸,消費增加40.3萬噸至1831.7萬噸,國際市場供應過剩165.7萬噸,國際供應盈余較去年大幅下降137.4萬噸,處于近幾年偏低水平。中國以外地區期末庫存為932.3萬噸,較17/18年度小幅增加9.8萬噸。中國以外地區庫存消費比為50.9%,較上年度減少0.6%,處于近幾年偏低水平。數據表明2018/19年度國際市場供應偏緊,這將對國際棉價形成支撐。

  2、世界主要棉花供應國與消費國,產量下降支撐棉價

  從表二來看,2018/19年度主要出口國依然是美國、印度、巴西、澳大利亞四國。從庫存與出口數據來看,盡管印度與澳大利亞本年度出口量較去年有所降低,但期末庫存卻不增反降,美國與巴西棉花出口增加的同時,庫存也小幅增加。而從進口國數據來看,中國、巴基斯坦與土耳其的棉花期末庫存均有所降低,整體來看,國際市場棉花庫存下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國際棉價。

圖六:全球主要消費國消費量變化情況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主要消費國數據來看,除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消費量較上年度小幅減少外,本年度主要棉花消費國消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中國近年消費量持續增長。但是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的消費可能被高估。通常農產品(000061,股吧)的消費具有相對穩定性,國際消費整體趨于穩定,在當前國際紡織產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前提下,中國消費即使存在高估,消費量也難以大幅降低,同時在中國儲備棉去庫存進入尾聲后,中國的棉花供應結構預期面臨重大改變,配額增發后,外棉消費將成為彌補供需缺口的關鍵,2018/19年度預期進口數量將大幅增加,這將對國際棉價形成支撐。

  3、主要出口國的情況1)美國植棉面積情況

  圖七:美國植棉面積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USDA棉花實播面積報告顯示,2018/19年度美棉實際種植面積1404.2萬英畝,較上年度增加142.95英畝,增幅達11.33%,為近8年新高。但由于2018年天氣狀況不佳,前期遭遇干旱天氣,后期又遭颶風帶來的降雨影響,美棉最終收獲數據不佳。按照最新12月份報告預測,最終收獲面積僅1031萬英畝,較去年降低74萬英畝,絕收率達26.58%,大幅高于去年絕收率12.39%的水平。本年度畝產預計63.1公斤/畝,較去年66.9公斤/畝的水平減少3.8公斤/畝,畝產降幅達5.68%,美棉減產已成定局。

  圖八:美國棉花產、消、存情況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USDA數據顯示,2018/19年度美棉產量為404.7萬噸,較上年度減少50.8萬噸,消費較上年度增加1.6萬噸至71.8萬噸,出口量較上年度減少18.4萬噸至326.6萬噸,美棉減產明顯,但仍居于近年高位。期末庫存為93.6萬噸,較去年增加2.2萬噸。美棉產量大減、消費小增顯示美棉今年的銷售壓力較小,對本年度棉價形成支撐。

  圖九:美棉周度出口與價格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截至2018年11月29日本年度第18周,美棉累計簽約出口2018/2019年度棉花231.6萬噸,占本年度預期326.6萬噸出口量的70.9%,去年同期簽約232.9萬噸,簽約率73.8%。

  從數據上來看,美棉已經完成USDA預測的70.9%的簽約任務,略低于去年73.8%的簽約水平,但本年度12月份之前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本年度中國大量取消了前期簽約,后期伴隨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前期取消的美棉簽約量將再次簽約,美棉銷售預期向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ICE期棉價格。

  圖十:美棉裝運進度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截至11月29日,美棉累計裝運63.4萬噸,裝運率27.4%,去年同期累計裝運57.9萬噸,裝運率24.9%,本年度裝運量與裝運率均高于去年同期,顯示進出口貿易較去年更多;其中中國累計簽約進口36.4萬噸,占美棉已簽約量的15.7%。去年同期進口當年度美棉41.7萬噸,占美棉已簽約量的17.9%;累計裝運美棉6.9萬噸,占美棉總裝運量的11%,去年同期裝運美棉9萬噸,占美棉裝運量的23%,本年度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是中國進口美棉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后期中美貿易摩擦有望達成和解,中國將重啟進口美棉進程,預期美棉的銷售數據將繼續走好。

  2)印度產量調減,庫存消費比降低支撐國際棉價

  圖十一:印度產銷庫存表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根據USDA月度供需預測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印度棉花產量較上年度減產32.7萬噸,但仍是全球第一大產棉國。本年度消費增加13萬噸至550.8萬噸,當年供應盈余47.9萬噸。最新USDA月度供需報告預測其出口95.8萬噸,進口34.8萬噸,期末庫存減少13.1萬噸至175.8萬噸。按照印度月均消費45.9萬噸,本年度期末庫存不足4個月的使用量,印度的庫存消費比降至31.92%的近年低位水平,這必將對印度棉價形成支撐,本年度印度棉價預期表現良好。

  從全球供需情況了來看,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產不足需,處于供應偏緊格局,但世界棉花缺口主要在中國市場。本年度中國大概率不再拋儲后有可能進口外棉來補充國內庫存,這將使本就供應偏緊的棉花緊張格局更加雪上加霜。本年度全球三大產棉國印度、中國、美國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這將使得全球期末存儲繼續降低,國際棉價有望在18/19年度迎來上漲,ICE期棉有望在本年度后期上破75-84美分/磅的壓力區間,挑戰95美分/磅一線。

  三、中國棉花供需平衡表

  1、華信期貨中國棉花供需平衡表1)中國年度供需平衡表

圖十二:華信期貨棉花年度供需平衡表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華信期貨中國棉花年度供需平衡表來看,2018/19年度中國棉花產量較上一年度減產16萬噸至558萬噸,其中新疆棉花產量減少11萬噸,地產棉減少5萬噸至65萬噸,其中新疆棉花減少主要是由于前期風災導致南疆單產減少,而地產棉因種植經濟利益減少而逐步轉向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植棉面積的減少導致產量降低,總體與去年相差不大。中國消費在當前經濟下滑的宏觀大背景下,消費減少40萬噸至800萬噸,產銷缺口達242萬噸,考慮150萬噸進口棉,中國實際缺口仍達92萬噸。

  2)中國國儲變化

  圖十三:中國儲備棉庫存月度變化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2018年3月12日開始拋儲,截至9月底累計成交250.6萬噸,較2017年314.4萬噸的拋儲量減少63.8萬噸,將近減少了中國棉花市場一個月的消費量。按照3-9月累計拋儲250.6萬噸計算,每月新增供應達到20.9萬噸。2019年大概率將不再拋儲,即本年度與去年相比,月均減少20.9萬噸的供應量,這必將使得新年度棉花供應緊張。

  按照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國儲庫存僅剩265萬噸。作為我國的戰略物資,當前儲備棉不足300萬噸,已接近棉花的安全庫存,新年度繼續拋儲的概率極低,缺少國儲棉供應后,中國棉花市場的產需缺口將由進口棉來補充。盡管本年度繼續增加進口配額,但滑準稅下高企的國際棉價將抬升國內棉花價格,在本年度后期,伴隨國內庫存的消化,預期國內棉花價格將擺脫當前銷售困難的困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2、中國棉花進口大幅增加

  圖十四:進口棉完稅價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主要進口國的進口棉完稅價對比來看,由于近兩年中國紡織企業大量轉型生產精梳、高配等高附加值的紗線品種,中國市場對高等級的美棉、澳棉需求較大。但由于前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棉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后使得美棉性價比降低,中國買家進而轉向印度棉與西非棉,印度棉需求的增加使得印度棉價在8月份左右一度高于美棉價格,但總體而言,印度棉依然是上述四國中最便宜的棉花。

  圖十五:進口棉價差走勢圖單位:美分/磅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圖來看,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間,美棉與印度棉價差變化幅度增加,美棉因質量優于印度棉,通常價格高于印度棉價格。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7月之前,中美貿易摩擦初現端倪并逐漸升級,7月6日起中國對美棉進口征收2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大量取消前期美棉簽約,缺乏中國買家的美棉銷售受阻,價格下跌,而中國取消美棉進口后,部分進口需求轉向印度棉市場,印度棉價格上漲,美棉與印度棉價差發生背離,而后在中美貿易摩擦預期走向緩和,美棉同印度棉價差逐漸回歸正常。后期在中美承諾暫停互征關稅升級,中國重新開始進口美棉的大概率下,預期美棉同印度棉價差仍將繼續走擴。

  圖十六:中國棉花月度進口單位:萬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累計進口棉花12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98萬噸大增25萬噸,增幅達25.5%。本年度中國大概率退出實施三年的儲備棉輪出政策,并且有可能從國外輪入外棉以充實國內儲備棉庫存。在本年度末期國產棉產不足需的預期之下,后期進口外棉成為紡織廠補充原料的重要途徑之一。2018年6月份市場普遍預期中國棉花產不足需,進而引發棉價大漲,此時國內增發80萬噸的進口滑準稅配額政策落地,刺激棉花進口量較上年度大增。截至10月底,進口量已經大幅超過中國發放的89.4萬噸進口配額,并利用滑準稅配額進口33.6萬噸。當前國內棉價連連走低,進口棉在滑準稅率下已喪失價格優勢,因此進口棉增加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中儲棉作為儲備輪換,從目前情況來看,伴隨后期中美貿易摩擦緩解,中國進口美棉的數量將繼續增加,2018年全年中國總進口量有望突破150萬噸。

  圖十七:中國棉花2018年前10個月各國進口量與占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表五來看,2018年中國加大了對澳棉、印度棉和以西非棉為首的其他棉花進口,壓縮了對美棉、烏茲別克和巴西棉花的進口需求。在2018年中國繼續輪出儲備棉,增加了低等級棉花的供應,高等級棉花的缺失使得市場增加了對澳棉、美棉的需求,但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增加25%懲罰性關稅后使得美棉性價比降低,原本對美棉的需求逐漸轉向印度棉和西非棉。2018年1-10月份美棉進口占40.11%,澳棉進口占27.23%,印度棉進口占12.24%,三者合計達79.58%,是我國棉花進口的主要來源。數據表明中國對高等級澳棉需求較為強烈,未來預計將延續此種情況。

  四、下游紗線與坯布價格疲軟抑制棉價

  1、國內外紡紗原料對比,外強內弱明顯

圖十八:棉花及紡紗原料對比 單位:元/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圖來看,滌綸短纖依舊是最便宜的紡紗材料,鄭棉由前期最貴的紡紗原料逐漸走弱,當前已經低于美棉和印棉的進口價格。從原料價格變化率來看,美棉本年度價格上漲8.17%,印度棉上漲10.8%,而鄭棉主力合約價格卻同比降低1.34%,內外棉呈外漲內跌的格局。而外棉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于人民幣的貶值使得進口成本大增所致。從圖上看,當前黏膠短纖、鄭棉、進口棉價格趨向黏合,在新年度國內棉花成本與外棉進口價格抬升的支撐下,未來鄭棉價格可期。

  圖十九:棉花與黏膠短纖價格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圖來看,在2011-2014年三年收儲期間,鄭棉價格顯著高于黏膠纖維價格。但隨著2015年拋儲之后,黏膠纖維價格與鄭棉價格開始黏合,價格相差不大。從物理性狀來看,黏膠纖維與棉花纖維最具相似性,二者間的替代性將顯著影響彼此價格。當前環保政策不斷加碼,由環保導致的黏膠纖維外部生產成本將居高不下,這就刺激棉花消費,進而支撐棉花價格,從這個角度來看,2019年棉花價格支撐較強。

  2、紗線進口情況

  相對于棉花實行進口配額管理,進口棉紗沒有配額管理,國際間棉紗貿易相對棉花流通更加自由,國內外紗線價格對我國棉花消費影響巨大。目前中國進口東盟貿易區棉紗實行零關稅,主要進口國中越南、印尼等地實行零關稅,進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的棉紗關稅為3.5%。

  圖二十:中國棉紗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2018年國內主要紗線價格走勢來看,截至12月7日,今年國產全棉C32S棉紗指數先揚后抑,全年運行于22970-24330元/噸,波動幅度為1360元/噸。截至2018年12月7日報收于23450元/噸,較最高價24330元/噸跌880元/噸,跌幅約3.62%。較2017年12月1日的23250元/噸漲200元/噸,漲幅僅為0.86%。

  同期進口量最大的越南產C32S棉紗價格運行于22900-24550元/噸,波動幅度達1650元/噸,截至2018年12月7日報收于23580元/噸,,較最高的24550元/噸跌970元/噸,跌幅約3.95%,但較2017年12月1日的22900元/噸漲680元/噸,漲幅約2.97%。從數據來看,2018年進口紗價格波動顯著高于國產棉紗價格,其中匯率的波動是進口紗價格變化的重要原因。

  圖二十一:國產紗與進口紗價差走勢單位:元/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內外C32S棉紗價差走勢來看,2018年國產C32S棉紗價格與越南產C32S棉紗價格之差基本在0軸下方運行,即本年度長時間處于內外紗價格倒掛情形,這使得進口越南紗競爭力下降,進口數量萎縮。進入2018年第三季度后,國產C32S紗價格與印度產C32S棉紗價格之差走強,印度紗競爭力增強,擠占部分越南紗進口份額。

  總體而言,由于2018年全年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進口棉紗價格偏高,國內外棉紗價格倒掛成為常態,有利于國產棉花消費,一定程度支撐棉價。

  圖二十二:中國棉紗分月進口 單位:萬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中國海關公布的中國棉紗數據來看,2018年棉紗進口量除2、3月份低于2017年外,5月份之后直到9月,本年度棉紗進口量呈增加態勢。截至2018年10月,2018年中國累計進口棉紗175.1萬噸,較去年同期160.1萬噸的進口量增加15萬噸。從當前價差水平來看,國產紗線與進口紗價格相差不大,但后期人民幣匯率存在貶值壓力,且外棉價格持續高位,國產紗競爭力增強,這必將倒逼紡織企業增加對國內棉花的需求,從而支撐棉價。

  3、紗線與坯布庫存持續增加,消費不佳成棉價最大阻力

  圖二十三:中國棉紗與坯布庫存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按照中國棉花信息網調研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底,紡織企業棉花庫存達到86.65萬噸,比2017年同期70.46萬噸高16.19萬噸,超過1個月的棉花消費量,處于近5年高位。紡織企業大量競拍儲備棉是當前工業庫存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8/19年度國儲棉庫存僅剩275萬噸左右,已接近安全庫存警戒線,本年度大概率不再拋儲的情況下,后期紡織廠將面臨補庫需求,新疆棉將成為紡織企業的首選,這將支撐國內棉價反彈。

  截至2018年11月底,紗線庫存19.85天,居于近年來較高水平;下游坯布庫存達到30.56天,較2017年11月底高3.8天,位于近年高位。從下游庫存水平來看,終端消費低迷,過高的產品庫存持續累積,這將抑制下游企業對原料的需求,成為2018/19年度遏制棉價上漲的最主要因素。

  4、紗線價格對比——當前棉價下紡紗利潤良好,支撐棉價

  圖二十四:棉紗價格對比單位:元/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表與上圖來看,2018年國內紗線價格較上年度漲跌不一,其中全棉32支紗與滌綸紗較去年小幅上漲,其他品類小幅下跌。本年度下游紗線狀況與2017年底面臨類似處境,下游消費不佳、庫存累積明顯,但原料價格受成本支撐居高不下,紗線價格也面臨漲跌兩難。

  圖二十五:紡紗利潤對比單位:元/噸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截至2018年12月1日國內不同原料紡紗利潤走勢圖來看(加工費按照6000元/噸計算),從15年底到18年5月中旬在絕大部分時間內用新棉紡紗處于虧損狀態,而用進口棉和國儲棉紡紗擁有可觀的利潤。在18年5月中旬至今,盡管原料與棉紗價格較前期高點均有下跌,但原料的下跌幅度遠大于棉紗價格的下跌幅度,同時國內外棉價價差走弱,新棉紡紗利潤也逐漸增加。當前新棉紡紗利潤可觀的背景下,紡織企業會保持當前開機率,增加新棉消費,后期棉花價格獲得支撐。

  5、坯布價格對比——市場維持弱勢

圖二十六:坯布價格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表與上圖來看,2018年坯布價格全線下跌,相較于紗線價格的漲跌不一與國產棉價的大幅下跌,坯布價格的跌幅介于紗線與棉價的跌幅之間。從全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當前棉紡織產業產品全線下跌主要是由于下游坯布的銷售不暢傳導至紗廠,進而影響棉花的消費預期。但當前棉價的跌幅遠大于紗線與坯布,而下游紗廠與布廠的關機成本巨大,通常不輕易關停機器,因而原料端的消費不應過分看空,后期即使下游消費不佳,預期也是產品壓庫存、原料降庫存的局面。若下游消費向好,則原料價格將大幅上漲。

  圖二十七:國內棉花、棉紗、坯布2018年漲跌幅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2018年國內棉價、紗價與坯布價格的漲跌幅對比來看,除美國EMOT-M進口價格與全棉32支紗指數價格較2017年有所上漲外,其他全部下跌。其中國內現貨CCI3128B價格跌幅最大。從棉價走勢來看,2018年棉價大起大落,受基本面預期向好棉價大漲,后期受宏觀面拖累棉價大幅走低。2019年棉價預期依舊是宏觀面與基本面相搏弈的格局,若后期宏觀經濟轉好,則會同基本面發生共振,遠期棉價有望大漲。

  從國內棉價、棉紗及替代品價格來看,目前國產紗相較于進口紗競爭力增強,國內外紗線價差長時間處于倒掛,這將支撐國內棉紗消費。同時進口棉價格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進口成本居高不下,當前已超過國內新棉價格,基于以上邏輯,我們對后期棉價不看空,預期1月交割后價格將走強。

  五、2019年市場焦點與價格展望

  1、新棉收購——籽棉收購高開低走,高成本支撐棉價

  圖二十八:2015-2018年新疆籽棉收購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2018年新疆籽棉收購價格走勢來看,籽棉收購價格高開低走,機采棉與手摘棉價格差距明顯。其中南疆手摘棉價格處于6.6-7.6元/公斤,收購均價在7.1元/公斤附近,較2017年低0.06元/公斤,棉籽價格也繼續下跌,由2017年的均價1.7元/公斤跌至均價1.55元/公斤左右,每公斤下跌0.15元/公斤,這樣來看,南疆皮棉加工成本在16000元/噸之上,較去年基本持平,大幅高于當前鄭棉價格。

  北疆機采棉價格在5.4-6.2元/公斤之間,全年均價在5.8元/公斤,較2017年的6.1元/公斤下跌0.3元/公斤,由此測算,北疆機采棉成本在14800元/噸左右。從收購來源來看,由于今年兵團不再限制棉農交售,大量兵團棉花涌入地方,使得北疆軋花廠議價能力較強、收購成本較低、收購數量大幅增加。

  從棉花性價比來看,北疆機采棉遠遠優于南疆手摘棉。僅從質量上來看,北疆機采棉也優于南疆手摘棉,北疆機采棉基本能達到雙29指標,且馬值良好。南疆棉花較去年質量好轉明顯,尤其是在馬值和強力指標上較上年度有很大改觀。但由于其加工成本遠高于北疆,因此其銷售進度也大幅落后于北疆機采棉。

  從新年度棉花收購成本來看鄭棉,鄭棉下方支撐明顯。伴隨后期北疆棉銷售進度完成,紡織廠將不得不采購加成本高企的的南疆棉花,在后期棉花供應偏緊的情況下,南疆軋花廠沒有理由降價賣貨,此時棉花現貨價格將轉向南疆手摘棉定價,棉花價格將開始走高,預期鄭棉價格在本年度后期將進一步走強。

  圖二十九:2016-2018年新疆加工量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棉花加工進度來看,2018年棉花加工進度落后于2017年度,但領先于2016年。截至12月13日,新疆累計加工棉花402萬噸,低于2017年同期416萬噸加工量,但考慮到本年度棉花上市日期較去年延遲一周左右,實際差距并不明顯。具體來看,新疆地方加工273萬噸,兵團加工130萬噸,按當前加工量推算,預期本年度新疆加工總量約488萬噸,較去年低15萬噸左右,產量仍居近年高位。

  2、發運量降低,2019年供應偏緊支撐后期棉價

  圖三十:近三年年新疆運輸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新疆發運數據來看,2018年9-11月火車發運量僅22.11萬噸,汽車運輸量24.47萬噸,合計46.58萬噸,較往年大幅降低,居于近年來最低水平,顯示新疆棉銷售進度緩慢,一方面是新疆的紡織廠用棉量逐漸增加,擠占了部分出疆數量。另一方面顯示當前紡織廠前期拍儲庫存仍在,下游消費不佳下隨采隨用,新疆棉銷售進度緩慢。

  從歷史數據來看,11月到次年的3月份是棉花出疆運輸高峰期,如按月均42萬噸的發運量計算,11-3月的發運高峰期可以外運棉花210萬噸,預期在5月前可以外運280萬噸左右,剩余200噸將被疆內紡織企業消化。按照內地月均50萬噸的消化量計算,5月底前內地將消耗2018年度新疆棉250萬度,不考慮進口棉,到6月底內地棉花將出現緊張局面,需要依靠進口棉來補充,這將會刺激棉價上漲,預期遠月價格強勢。

  3、內外棉價差處于低位,國內棉價獲得支撐

  圖三十一:鄭棉與ICE期棉價差走勢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1日到2018年12月1日期間,鄭棉與ICE期棉平均盤面價差約3994元/噸,全年運行于2478-6257元/噸,較2017年區間內波動范圍加大。截至2018年12月1日,鄭棉主力1905合約與ICE期棉3月份盤面價差為3019元/噸,位于近兩年低位水平。若考慮實際關稅,關稅價差為-209元/噸,中美棉價差已呈倒掛之勢,這將刺激紡織企業更多采購國內棉花消費,新疆棉成為紡織廠首選的原料,新疆棉性價比優勢凸現。從中美棉價差來看,國際棉價將成為國內棉價的重要支撐。

  圖三十二:國內棉價與進口棉指數價差對比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截至2018年12月1日,ZCE主力期棉價格與FCI-M1%完稅價格價差為-662元/噸,全年最低-1221元/噸,最高達到3441元/噸。同期CCI3128B指數與FCI-M1%完稅價格價差為-539元/噸,全年最低-783元/噸,最高達到1978元/噸。從圖表上看,本年度上半年內強外弱,到2018年6月內外棉價差處于最高水平,這是由于在6月份市場炒作新疆棉產量導致國內期棉大漲,帶動現貨價格走高,而后市場又看多新疆棉花產量,同時伴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市場擔憂后期中國服裝品出口增加關稅導致消費減少,國內棉價大跌。而國際棉價由于美國棉區天氣不佳導致新年度美棉減產預期增強,國際棉價較為堅挺。中美棉價差逐漸縮小乃至倒掛,國產棉與國產紗的競爭性增強,若此種情況延續,2019年中國棉花消費將進一步增加,國產棉的價格將在需求刺激下逐漸回升,故而預期2019年國內棉價觸底反彈的概率極大。

  4、美元強勢、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在,保7壓力加大

  圖三十三:美元指數走勢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美元指數來看,自2017年美元指數在1月達到2002年以來的103.82高點之后,美元指數開始走弱,在2018年2月份觸及88.24階段性低點后,開始反彈,并在2018年度持續走強,一路走高。截至11月底,收于97.187點,較2017年底的92.279點上漲4.908,漲幅為5.32%。美元升值有利于國內紡織品出口,對國內鄭棉形成支撐。

  圖三十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數據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圖數據來看,2018年2月前人民幣伴隨美元貶值而逐步升值,在2月初到達階段性低點6.2088后美元開始升值周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在11月中旬達到階段性高點6.967,破七近在眉睫。人民幣的貶值使得進口棉價格上漲,更加有利于國內紡織服裝品出口,從而刺激國內棉花消費增加。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預期將長時間穩定在7.0的關鍵點位之下,相對前期偏低的人民幣匯率將刺激國內消費,對棉價形成支撐。

  5、新疆交割庫運行一年后,更多棉花資源進入鄭棉市場

  鄭州商品交易所對2018年/19年度、2019/20年度的棉花再度修改等級升貼水,對上年度遠高于現貨的等級升貼水進行了調整,使得更貼近于現貨,相較于2017/18年度,本年度高等級棉花質量升貼水降低了400-600元/噸左右,能夠吸引更多的鄭棉實盤買單入場。

  圖三十五:鄭棉注冊庫存量走勢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因為新疆交割庫的成立,新疆棉注冊倉單僅需在入庫工檢證書出證一個月內申請即可直接注冊,這使新疆棉進入期貨市場更加暢通。從近三年的交割倉庫倉單情況來看,2018年的倉單總量繼續走高,伴隨鄭棉倉單抵質押越來越便捷,鄭棉倉單金融屬性增強,預期2019年倉單量將延續高位。

  從數據來看,新疆交割庫經過一年的平穩運行,新疆涉棉企業注冊倉單更加便利,成本更加低廉,這充分激發了企業注冊倉單的積極性,同時點價貿易也逐漸成為棉花貿易的主流,被涉棉企業廣泛接受,使得倉單注冊量大幅增加。截至12月1日,鄭棉倉單注冊量達518494噸,有效預報達105823噸,合計高達624317噸。而2017年同期倉單與有效預報合計僅77701噸,僅占本年度預報加倉單合計量的14.99%。

  新疆交割庫成立后,新疆棉花可以方便地注冊標準倉單,且沒有其他附加成本,這使得企業注冊倉單積極性大增,鄭棉與現貨的聯通渠道被打通,對棉花銷售價格預期最低的企業將最先進入鄭棉市場進行套保銷售,在鄭棉價格高于現貨價格后,大量套保盤介入將打壓鄭棉價格,鄭棉將成為棉花標準級3128B的最低價格,這將在以后成為常態。

  6、技術面鄭棉高位回落,重回震蕩,下方支撐明顯

  圖三十六:鄭棉連續價格技術分析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上圖分析,2018年棉價整體基本保持在2017年箱體14500-16000震蕩格局走勢內,價格在頂位16000之上有一輪集中建倉下行破位走勢,加速下行至14000-14800之間再度企穩形成震蕩整理形態。其間2018年5月-6月之間因新疆局部地區出現降溫及大風影響致使棉花前期種植出現變數,資金炒作天氣因素從而使得棉花價格急速拉升,隨著新疆減產被證偽和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棉價持續下跌,重歸17年低位震蕩平臺后再度形成區間震蕩形態。從圖上看,當前鄭棉處于找尋方向的關鍵區間,若繼續下破當前14500元/噸強支撐位,則鄭棉將繼續向下;若反彈突破上方16000元/噸壓力位,則鄭棉將向上探觸18000元/噸一線。

  7、ICE期棉價格分析與展望

  2018年以ICE期棉價格為代表的國際棉價呈先揚后抑走勢,上半年在前期美國旱災減產預期下小幅走強,隨后在6月份鄭棉強勢上漲帶動下主力12月份合約漲至年度高點94.82美分/磅,而后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缺少中國買家后美棉銷售不佳,ICE期棉價格持續走低,盡管后期ICE期棉在美國颶風影響下小幅反彈,但11月下旬在國際原油價格連續暴跌、商品整體風聲鶴唳的悲觀氛圍帶動下,繼續走弱至75美分/磅支撐位。隨后G20峰會中美表態暫停關稅升級,中美貿易摩擦有望緩和,中國承諾加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受此利好美棉再度反彈,但仍在75-84美分/磅的震蕩區間。總體來看,2018年下半年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氛圍下棉價維持偏弱運行,但后期伴隨中美貿易摩擦和解及中國有可能進行儲備棉輪入,2019年有可能迎來反彈行情,后期大概率將上漲至85美分/磅之上。

  1)宏觀環境不佳下,基金持續離場,基金凈多頭持倉減少

  圖三十七:基金凈多單數量走勢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CFTC分類持倉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12月11日,傳統基金多頭持倉為42758張,空頭持倉為18798張,傳統基金凈多頭持倉23960張,而去年同期基金凈多頭持倉為82602張,本年度基金凈多頭持倉較2017年12月12日大幅減少58642張。顯示當前基金對棉價信心不足,以離場觀望為主。

  2)ICE期棉觸底反彈,小幅走強

  圖三十八:ICE期棉連續圖表技術分析

數據圖表來源華信期貨棉花研究中心

  從歷史來看,ICE期棉絕大部分運行于50-84美分/磅的大區間內,目前ICE期棉處于歷史偏高位置,即在大區間上部75-84美分/磅的區間內運行,上方面臨84美分/磅的強壓力位,下方75美分/磅的支撐較強。短期來看,美棉大概率在75-84美分的區間內窄幅震蕩,后期隨著美棉銷售走強,未來有可能突破84美分/磅站上新的平臺。

  六、總結

  總體來看,2019年全球棉花產不足需159.1萬噸,考慮2018年8、9兩月的拋儲量并假設中國儲備棉政策由輪出轉向輪入,以50萬噸估計,全球棉花供需缺口將達到135.6萬噸。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地區產大于需165.7萬噸,考慮中國進口50萬噸棉花輪入,國際市場僅供應過剩115.7萬噸,較去年大幅降低,國際市場總體供應格局偏緊,全球棉價獲得支撐。

  中國本年度產量預期僅為558萬噸,與800萬噸的消費量相差巨大,在新年度中國大概率退出儲備棉輪出政策后,國內供需缺口只能由消耗前期庫存和增加進口來彌補,而當前國際棉價居于高位,其性價比與國內新疆棉相比并無優勢,因此在2019年紡企將首選新疆棉作為紡紗原料。在2018/19年度新花加工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鄭棉下方支撐明顯。

  從價格對比與國內供需情況來看,當前宏觀環境不佳,下游訂單量走低使得紡企不急于采購新棉,基本隨用隨買,1月大量高升水倉單缺乏買盤支撐,且大量套保盤亟待入場壓制鄭棉反彈,故而鄭棉1月交割前市場銷售壓力較大。但伴隨紡織廠庫存的消耗和新疆棉成本、國際棉價的支撐,預期鄭棉下方空間不大,后期棉花價格漲幅可期。另一方面,從內外棉價差、期現價差和替代品價差關系來看,當前鄭棉在倉單壓力下價格明顯偏低,后期伴隨紡織廠庫存的消耗,南疆成本高企的手摘棉將刺激現貨價格不斷走強,故而預期2019年棉價將先抑后揚,下半年棉價有望再度走出一波壯闊的行情。
  • 訂單如潮
  • 發現好貨
  • 孔雀云展
  • 小哥找布
  • 每月新品
  1.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沒找到想要的產品? 點擊立即發布采購

62萬供應商為您 免費報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芜湖县| 京山县| 新宁县| 高雄县| 红安县| 潜山县| 灵璧县| 万年县| 准格尔旗| 滨州市| 南澳县| 江油市| 宝坻区| 将乐县| 舞钢市| 汉川市| 崇明县| 鹤壁市| 农安县| 松桃| 宣恩县| 莲花县| 家居| 普兰县| 红安县| 府谷县| 马鞍山市| 新昌县| 田阳县| 新河县| 太仆寺旗| 遂平县| 连州市| 勐海县| 准格尔旗| 巨鹿县| 都兰县| 阆中市| 南丰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