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原油期貨下跌7.1%,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創下三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原油價格在供應過剩的持續利空下跌破年初位置,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盤較10月3日創下的高點分別下跌27.11%和24.12%。國際油價已經12連降,暴跌逾25%,該局面更是自1980年以來,38年來的第一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油價如此暴跌?
我們都知道,國際油價很大程度由供需關系決定,作為歐佩克的領頭羊及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其產量調節對全球原油供給影響頗大。沙特政府前不久深陷「記者門事件」,特朗普表示,不排除對其采取制裁措施。制裁沒有發生,得到的是沙特政府的「增產回應」,其能源部長法利赫連續兩天宣布沙特會按照承諾在11月繼續增產。美國方面,美國的原油庫存連續增加和原油產量創新高,也令油價不斷承壓。
美元走強、國際原油產量攀升、對伊朗制裁放松等等,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并促進了油價下跌。幾乎一夜之間全球原油供給端從「緊縮擔憂」變成「過剩擔憂」,需求端預期也不容樂觀。受油價大跌影響,能源股全線走低,很多化工原料價格也紛紛下跌。
據數據顯示,從11月初至11月16日,73個重要化工產品價格中,下跌的產品有47個,占64.38%,跌幅前五的產品分別是鹽酸(-32.52%)、甲苯(-27.17%)、混二甲苯(-21.93%)、苯乙烯(-16.87%)和甲醇(-15.82%),包括對二甲苯(PX),乙二醇和PTA,都是聚酯產業鏈的主要品種,由于目前國內乙二醇和PX的供應仍需大量進口,如乙二醇進口依存度高達58.8%,而PX40%需要進口,市場價格完全依賴于國際市場的變化。而乙二醇和PX的生產主要都來自于原油,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產品 | 2018.9.30 | 2018.11.16 | 漲跌 |
PX(FOB韓國) | 1309 | 1093 | -216 |
PTA內盤 | 7860 | 6660 | -1200 |
MEG內盤 | 7400 | 6000 | -1400 |
半光聚酯切片 | 9725 | 7950 | -1775 |
FDY150D | 11200 | 9350 | -1850 |
POY150D | 11400 | 9050 | -2350 |
DTY150D | 13300 | 10900 | -2400 |
對于化纖產業而言,油價的下跌影響不一。伴隨原油價格下跌,多數化工品失去成本支撐,產品價格跟隨下降。進而導致部分企業的原材料存貨出現減值。下游具有「買漲不買跌」的特性,在原油價格下跌過程中,預期原材料產品價格下降,傾向于減少采購量,結果是整個產業鏈去庫存,需求萎縮。目前絕大多數產品產能過剩,對未來產品下跌更是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油價回落至70美元下方的時間尚短,目前尚未對整個產業鏈產生實質性沖擊。對于成熟的行業而言,外部增量放緩后,全行業的利潤將在產業鏈內部流動,如從上游向中游、下游轉移。「差不多是和原油下跌前后腳,中游產品開始暴跌,如乙二醇10月份每噸還在7500元附近,現在已跌到5800元了!钩啥家晃换ば袠I人士15日介紹稱。在他看來,促使中游產品下跌的主要原因便是,原油帶來的成本支撐消失,「這相當于最直接的導火索。」中游產品下跌后,下游企業生產成本隨之降低。從短期看,企業會承受庫存跌價損失的影響,但從中長期看,石油價格下跌會降低生產企業的成本,這對有定價權的企業來說顯然會提升其毛利率。
在11月30日油價調整窗口開啟之際油價的波動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油價已經觸底,下游化纖原材料跟隨下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這次油價徹底進入熊市,原材料可能就會出現自救行情,不見得跟跌,甚至還會出現反向漲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