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份外貿指數簡析
(圖1)
(圖2)
如圖1、圖2所示,2018年10月份外貿景氣指數收于733.49點,環比下跌3.96%,較年初比下跌0.55%,同比上漲2.69%;外貿價格指數收于155.40點,環比下跌5.35%,較年初比上漲1.62%,同比上漲5.71%;外貿信心指數收于1202.33點,環比下跌2.03%。
10月份,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發酵與升級,給紡織品服裝出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國外針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救濟措施及貿易壁壘就已經與日俱增,紡織服裝貿易外部形勢趨于嚴峻。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紡織服裝出口受阻,市場悲觀情緒較濃,“銀十”的國際紡織市場行情寒意顯現。致使20181025期外貿景氣指數環比下跌,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一、外貿景氣指數環比下跌
10月份紹興市柯橋區外貿紡織企業景氣指數環比下跌,因海外買家備貨采購環比回落,外貿企業新增訂單量和出口貨物量環比下跌。其中:化纖長絲面料類外貿景氣指數環比下跌12.23%,窗簾帳幔類外貿景氣指數環比下跌8.86%,拉動外貿景氣指數環比下跌。
1、紡織服裝被貿易戰的戰火波及。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部分紡織服裝產品已經被貿易戰的戰火波及,且隨著匯率波動在新時期也將成為常態,對企業出口訂單的成本核算和利潤實現無不構成挑戰。中美貿易戰之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將面臨大挑戰。
2、服裝出口成為受沖擊重點。我國出口的紡織服裝制品中,紡織產品約三成,七成為成衣或服裝加工產品,打仗就是要打讓對方最疼的地方,所以,服裝出口更容易成為受沖擊重點。事實亦是如此,歐美日市場皆有同比下滑。目前,勞動力成本加上運輸和進出口費用,土耳其的牛仔服生產成本比中國低了3%,在墨西哥生產的成本比中國低了12%。也正因為此因素的變動,服裝生產正流向歐洲。而麥肯錫發布的報告也顯示,“對于一些低成本生產的服裝而言,在歐洲或北美就近生產更重要。”但是“一帶一路”的偉大方針,是許多紡企持續戰斗的堅強后盾。
3、服裝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明顯。做衣服這種活兒,美國老爺是不大樂意干得,最有可能受益的是越南。越南是美國第二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人多而且便宜,中國的訂單大部分都被他搶走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多方瀕臨陣亡。然而,在這場槍林彈雨之下,隨著美國零售商發出更多的訂單,孟加拉國服裝業正成為這場貿易戰的“漁翁得利者”,但黃麻和皮革制品等行業的情況尚未出現好轉。孟加拉國當地服裝制造商承認,他們從美國接到了更多的工作訂單。促使東南亞地區成為主要的服裝生產基地無疑是因為其地區廉價的勞動力。盡管迄今為止,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品出口國,但一些工廠業主開始將生產轉移至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此舉是為了尋求更低的工價,并對沖依賴一個國家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風險。
二、大眾產品價格環比下降,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10月份,外貿價格指數呈現環比下跌走勢。其中:化纖長絲面料類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5.34%;針織鉤編物類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1.22%;拉動外貿總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1、經濟不景氣、油價下跌等因素,影響整個紡織服裝化纖行業。國際油價持續走跌,美布兩油紛紛大跌。近期全球經濟有所弱化的狀況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需求預期,進而施壓油價。帶來化纖市場明顯走弱,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價格下跌,化纖長絲面料和以化纖為主原料的針織鉤編物出口價格下跌,致使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2、東南亞地區低價競爭加劇,利潤空間有所壓縮。受國內紡織品行業的高昂用工成本和東南亞地區的低價競爭的影響,我國紡織品生產企業的訂單流失嚴重,有些企業的海外訂單中有部分被東南亞地區爭奪,眾多中小企業面臨著庫存增加、訂單數量減少、價格下跌的問題。訂單流失意味著失去了潛在利潤,這對于正處在轉型升級時期的我國紡織品生產企業來說是十分可惜的。為了挽回訂單,使企業贏得國際市場份額,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一些無產品優勢的中小企業在承接訂單時不惜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致使外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3、大眾產品價格環比下跌。紡織品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海內外市場中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普通的生產工藝和低廉的原輔料下生產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功能缺失,也是出口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受限于技術人才的缺失、資金成本的薄弱,大部分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時,生產制造工藝也無法跟上國內外的領先水平,由此生產出的紡織品大多存在著技術含量低、功能稀少、質量不高等問題,只能以中低檔市場為主攻目標,很容易受到國外經濟狀況和標準條款的約束。目前,柯橋區外貿增長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大眾產品外貿訂單不足,價格環比下跌。
三、下期外貿指數預測
對于2018年11月的出口形勢,預計紡織品服裝出口將呈現小幅回升態勢。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對紡織品服裝行業無疑將是一次大的挑戰,使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不會顯著提升。紡織服裝行業流行趨勢越來越快,小批量、多品種、產品換季頻繁且銷售周期越來越短等情況,使得紡織服裝的生產、流通都需要在相對短時間內完成相應訂單。外貿企業開拓新興市場,轉型跨境電商都會是一個新的嘗試。在歐美市場不景氣的同時,許多紡企加大對于“一帶一路”地區的市場關注。跨境電商渠道的銷售方式,更是對紡織服裝供應鏈的一場嚴峻的挑戰。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品服裝出口趨好形勢,出口紡企積極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出口積累弊端,不僅要技術創新,還要深耕文化底蘊,提升品牌價值,優化產業鏈結構布局。隨著環保要求提高、競爭格局優化、上游成本提升,規模型企業正積極轉型升級,向技術含量、生產率以及更高的方向升級,增強了自身競爭力。紹興市柯橋紡織企業打造“互聯網+外貿”平臺,共建外貿生態系統,紡織品貿易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