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10.8-10.12),國內外棉價持續低迷;內外棉紗價格延續走弱態勢,滌綸短纖下跌。
一、國內棉價繼續走弱
本周,新棉陸續上市,國內棉價在市場消費悲觀預期下走低。10月8-12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6107元/噸,較上周下跌144元/噸,跌幅0.7%;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5522元/噸,較上周下跌344元/噸,跌幅2.17%;代表全國主產棉。▍^)白棉3級籽棉折皮棉均價的中國棉花收購價格S指數15285元/噸,較上周下跌95元/噸,跌幅0.62%。
二、國際棉價整體下跌
本周,受美股帶動全球股市集體大跌影響,國際棉價整體下跌。10月8-12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77.3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0.73美分/磅,跌幅0.94%;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84.46美分/磅,較上周下跌2.28美分/磅,跌幅2.62%,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4620元/噸,較上周下跌444元/噸,跌幅2.95%。內外棉價差1487元/噸,較上周擴大330元/噸。
三、國內外棉紗價格持續下降
本周,國內棉紗市場交投清淡,部分企業試探讓利出貨,純棉紗價格持續走弱;外紗需求疲弱,大多仍處于降價拋售期間,32支純棉外紗均價已低于國產紗98元/噸;國內純棉坯布出貨緩慢,大中小企業訂單兩極分化,純棉布價格由穩轉跌;滌綸短纖價格隨原料PTA回落。
四、后市展望
北半球棉花集中供應季來臨,國際棉價存在壓力。在美股大跌引發全球市場動蕩后,全球風險偏好不確定性逐漸上升,美元指數止跌反彈,市場避險情緒將很難在短期內消退。基本面上,北半球新棉逐漸上市量,前期干旱天氣對新棉生長未造成大的影響,新棉產量好于預期,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預計2018年全球總產量2648.8萬噸,雖較9月份略有下調,但較5-8月份報告均有20-30萬噸上調幅度。目前美棉收獲進度25%,中南部收獲進度基本過半;印度新棉日上市量達到8000包(170公斤)左右;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同比增長6%,中國采摘超過三分之一,交售籽棉折皮棉141萬噸。消費方面,上周美棉簽約量恢復,中國繼續毀約,非美棉關注度提升,國際棉紗市場拋售仍未停止。在新棉規模上市,外圍環境拖累消費預期悲觀壓力下,國際棉價或難以擺脫弱勢走勢。
棉花資源充沛,當期國內棉價或將持續低迷。受美對我國2000億商品加征關稅實施,市場悲觀情緒導致企業訂單邊際下降,近期國家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推出,提振內需消費信心,國務院決定自11月1日起,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給外貿企業減負;久嫔,新棉逐漸上市,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18年度產量628.3萬噸,截至10月12日,全國新棉采摘超過三分之一,交售籽棉折皮棉約141萬噸。籽棉收購價格較國慶節前下降,較上周變化不大,棉農惜售,多數軋花廠收購謹慎。皮棉報價較上周下調100-200元/噸。下游紡織市場旺季不旺,市場訂單少于往年,精梳紗品種銷售情況稍好,以消化庫存為主,短期市場持悲觀情緒信心不足。隨著新棉大量上市,期貨倉單38萬噸仍居高位,即將通關的外棉等待滑準稅率配額發放,棉花市場資源充沛抑制當期國內棉花價格走勢。